中醫藥在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既是傳統的學科,也是發展的學科。其傳統的一面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而發展的一面也體現了其與時俱進的特點。本書編寫旨在拋磚引玉,傳承中醫藥文化、解讀中醫藥文化色彩。書中內容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炮制學、中藥鑒定學、中藥調劑學、中藥商品學、針灸學等,力求展現中醫藥理論中較為傳統的特色。希望本書有助于中醫藥從業者和中醫藥愛好者了解學習傳統中醫藥的奧義和精髓。
李璐瑒 本科畢業后作為大學生西部志愿者,在基層醫療機構服務了兩年,此后在一家醫藥雜志社做了兩年記者,2010年開始就職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至今。2019年獲得臨床中藥學碩士學位。2020年獲首都醫科大學講師資格。目前承擔學術兼職7項。自參加工作以來共計發表各類醫藥專業和科普文章百余篇。
中醫篇
傳統中醫藥理念 2
取象思維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發展中的應用 6
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樸素直觀的中醫“四診” 10
四季更迭變換 用藥因時而異 33
冬病夏治 春夏養陽 38
六淫致病 隨季而異 41
癘氣致病 一病一氣 48
情志致病 病從內發 53
一針一草 循經入絡——玄妙的傳統針灸 58
火針——傳統針灸的奇葩 64
中西醫之爭 相煎何太急 70
傳統中醫藥的文化色彩 72
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博大精深的中醫外治法 77
中藥篇
藥房里的中藥 98
服用湯藥有講究 102
劑量為中醫不傳之秘 105
正確看待中藥安全性 108
中藥配伍禁忌的玄機 114
中藥與茶 120
鮮者尤良——中藥鮮藥的臨床應用 122
產地加工——保障中藥質量的第一關 126
寒熱溫涼本天成 以偏糾偏巧變化——中藥炮制輔料的作用和原理 132
臨方炮制——中藥入煎劑最后一關 141
處方應付——中藥飲片調劑必修課 147
湯者蕩 丸者緩——傳統中藥劑型的奧妙 152
膏方進補 一人一方 158
直觀易行的傳統中藥鑒定方法 163
同種不同等 同藥不同價——傳統中藥的商品學特點 167
傳統中藥如何走向世界 172
中藥飲片調劑自動化探索在路上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