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是對檔案內容的一種再現敘事。長期以來,這種再現敘事的主體主要是保管檔案資源的檔案機構,其他社會主體一般無權參與這一再現敘事的過程。如今這一狀況已有所改變,一些檔案機構開始積極借助社會力量,以期更充分地開發其館藏檔案資源,如美國國家檔案館及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均發起了Citizen Archivist項目,賦予社會公眾參與開發館藏數字檔案資源的權力,這改變了傳統檔案資源開發中的權力關系,使檔案資源開發由單一話語和敘事走向多元話語和敘事。本書將此現象概括為“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并對其內涵及影響,以及這一思想和理念的形成和發展歷程及其在當代的實現路徑等進行了探討,并期待這一理念能變成現實,檔案館能真正成為公共的檔案館。
連志英,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檔案專家,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3 項(其中1項為重點項目),在中外圖書情報檔案學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 1 部。兼任美國檔案教育與研究協會(AERI)執行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學術中心工作組成員。榮獲 2016 年寶鋼優秀教師獎等獎勵。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學基礎理論、數字檔案資源開發、社群檔案、信息法學、信息文化等。
導言
第1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內涵及影響
1.1 緣起
1.2 概念解析
1.3 檔案學理論之思
1.4 檔案實踐工作之變
第2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思想溯源
2.1 中國:星火長明
2.2 西方:復興勃郁
第3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現實圖景與模型建構
3.1 創新者
3.2 模型建構
第4章 檔案館開展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的影響因素
4.1 檔案館的抉擇
4.2 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第5章 公眾參與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的動機
5.1 公眾的抉擇
5.2 公眾參與動機動態發展模型
第6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文化培育
6.1 開放創新型檔案館組織文化的培育
6.2 檔案志愿者文化的培育
第7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法律體系建構
7.1 美國模式
7.2 英國模式
7.3 澳大利亞模式
7.4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法律體系的構成
第8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激勵機制
8.1 社會化開發模式
8.2 傳播機制
8.3 眾人模式激發機制
8.4 社群模式培育機制
第9章 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質量控制
9.1 前端控制
9.2 過程控制
9.3 成果審查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訪談提綱及調查問卷
附錄1 美、英、澳、新四國檔案館訪談提綱
附錄2 未開展數字檔案資源社會化開發的檔案館的訪談提綱
附錄3 美國國家檔案館Citizen Archivist項目參與公眾的調查問卷
附錄4 美國國家檔案館Citizen Archivist項目參與公眾的訪談提綱
附錄5 參與實驗的學生的調查問卷
附錄6 參與實驗的學生的訪談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