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科,需要寫出自己的歷史,才能明了從哪里來,去往何方。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人寫出過中國國際關系學(IR)的學術史,這個空白需要填補。本書想要完成的就是這樣的一項工作。本書各章的安排是按照時期劃分進行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點。在此之前的時期成為很顯然的“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發端于這一時期(作者將這個時間點確認為191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三十年是一個曲折反復的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成為一個分水嶺。80年代末是另一條重要分界線。90年代末則是20世紀走向結束之時。本書按照這幾個時間點,劃分各個時期,因而這也是本書各章的重要依據。進入21世紀以后的二十年,學術發展具有較強的連續性,未出現明顯的分界線,因而本書將其看成同一個時期;因這一時期內容非常豐富,故分為兩章來分析。
任曉,現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1990—1991年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留學。曾為歐盟博士后研究人員、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研究員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目前還擔任外交學院兼職教授、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等,并任六家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包括Globalizations,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East Asian Policy 和Journal of Global Policy and Governance。已發表中英文論著數種,并多次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及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