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科技的進步,早產兒和高危兒存活率逐漸提高,兒科醫生對掌握新生兒急救技能的需求日益迫切,市場對本書的需求持續上升。本書由國內許多著名新生兒專家聯合撰寫,介紹臨床必備的新生兒急救知識、技巧,在原有內容基礎上修訂、增加新內容、新進展、新技術、新指南,增強臨床實用性。魏克倫教授簡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兒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從事兒科、新生兒科臨床與教學工作50余年,指導研究生20余人次(其中博士生11人),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20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主編教材專著10余部,其中人民衛生出版社7部。
★ 本書為兒科臨床暢銷手冊,上版銷量逾萬冊。目前隨著科技的進步,早產兒和高危兒存活率逐漸提高,提高新生兒急救技能日益迫切。
★ 主編為原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專業學組組長,從事的新生兒專業醫療、急救40余年,編者團隊權威,
★ 內容精湛,介紹兒科臨床急救必備知識與技巧,在原有內容基礎上修訂,增加新內容、新進展、新技術、新指南,增強臨床實用性。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料顯示全球新生兒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在新生兒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區,兒童出生后1 個月內死亡的概率可相差50 倍。從全球來看,在每年出生的1.3 億新生兒中,有400 萬嬰兒在出生后的4 周中死亡,新生兒死亡占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的46%,新生兒死亡絕大多數(75%)發生在生命第1周,約有100 萬新生兒在生命最初24 小時內死亡。超過80% 的新生兒死亡是由于早產和低出生體重、感染、窒息以及產傷。
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是衡量國家和地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干預可改善預后,并且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時,減少后遺癥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國家衛生健康委2021 年印發的《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貫徹20212030 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30 年,全國新生兒死亡率要降至3.0% 以下。
提高早期識別危重新生兒的能力,熟練掌握新生兒急救技術,是降低我國新生兒的死亡率與傷殘率的工作重點,為此我們編寫并于2012 年出版了《新生兒急救手冊》一書,得到了新生兒科醫生的普遍贊譽,收到了良好效果。出版以來,國內外新生兒急救技術又有了眾多新進展,并有許多診治新指南和新共識發表。本書在原有內容基礎上,融合最新指南、共識,對新生兒急重癥的診斷標準、急救措施,以及新生兒管理等多項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結合近年來我國新生兒危重癥的診治與急救現狀,又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如新生兒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無乳鏈球菌、新型冠狀病毒等近年開始流行的病原體感染,以及循證醫學證據越來越充分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研究成果等。
本書仍以理論與實踐并重,可供不同層次的新生兒醫護人員參考使用。本書的再版有助于我國新生兒急救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診治與急救水平,并對進一步降低我國新生兒病死率及傷殘率有促進作用。
本書出版之際,懇切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吝賜教,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renweifuer@pmph.com,或掃描封底二維碼,關注人衛兒科學,對我們的工作予以批評指正,以期再版修訂時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魏克倫 魏 兵
2022 年9 月
魏克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兒內科主任。
曾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組長、衛生部新生兒重點實驗室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等職務。現任國家衛生健康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顧問及《國際兒科學雜志》《中國小兒急救醫學雜志》《中國實用兒科雜志》《中國當代兒科雜志》副主編等職務。
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200余篇,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主編教材、專著及譯著20余部,包括《新生兒急救學》(第2版)、《母胎醫學新生兒常見疾病診斷與處理》《產房內危重新生兒急救》等。培養研究生22人次(其中博士研究生12人)。
魏兵,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北部戰區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孕產期母兒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遼寧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當代兒科雜志、中國小兒急救雜志、臨床軍醫等雜志編委。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承擔國家及省基金課題13項。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主編及參編醫學專著19部,專利3項。專業特長: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的診治,以及兒童支氣管鏡的操作。
第一章高危新生兒的識別與處理/1
第一節出生后的初始檢查與分類/1
第二節胎齡評估/5
第三節高危新生兒與高危因素/9
附:新生兒危重病例評分法/10
第四節新生兒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13
第二章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早期處理/19
第一節超低出生體重兒的呼吸支持/19
第二節超低出生體重兒的心血管支持/21
第三節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營養支持/25
第三章產房內新生兒急救/33
第一節新生兒窒息復蘇/33
第二節新生兒藥物戒斷綜合征/53
第三節重癥胎兒失血/57
第四節產傷/60
第四章體溫管理/
第一節新生兒體溫調節/73
第二節新生兒體溫管理/75
第三節新生兒硬腫癥/76
第四節新生兒發熱/79
第五章新生兒營養需要和營養方法/81
第一節足月新生兒的營養需要和營養方法/81
第二節早產兒的營養需要和營養方法/85
第三節胃腸道外營養/94
第六章新生兒體液與電解質代謝紊亂/103
第一節鈉代謝紊亂/103
第二節鉀代謝紊亂/110
第三節鈣代謝紊亂/116
第四節鎂代謝紊亂/119
第五節新生兒液體療法/122
第七章新生兒血氣分析與酸堿平衡/126
第一節臨床常用指標及其意義/126
第二節酸堿平衡紊亂的診斷/129
第三節各種酸堿平衡紊亂的病因及治療/132
第八章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構建與管理/140
第一節NICU收治的適應證/140
第二節人員質量及設施標準/141
第三節NICU的設備及監護儀的應用/144
第四節危重新生兒的監護和處理/146
第五節NICU管理制度/148
第九章新生兒輔助呼吸治療/152
第一節新生兒氧療法/152
第二節無創機械通氣治療/156
第三節常頻機械通氣治療/158
第四節高頻通氣治療/160
第五節體外膜氧合治療/164
第十章危重新生兒的轉運/167
第一節轉運的準備/167
第二節轉運前處置/170
第三節轉運途中及轉運結束后的處理/172
第十一章新生兒重癥感染/174
第一節新生兒膿毒癥/174
第二節新生兒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感染/177
第三節新生兒無乳鏈球菌感染/179
第四節新生兒破傷風/181
第五節暴發性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183
第六節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185
第七節先天性梅毒/187
第八節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89
第十二章呼吸系統疾病/193
第一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93
第二節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195
第三節新生兒肺出血/197
第四節呼吸暫停/199
第五節新生兒感染性肺炎/200
第六節新生兒氣漏綜合征/203
第七節支氣管肺發育不良/207
第八節新生兒呼吸衰竭/210
第十三章循環系統疾病/212
第一節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212
第二節新生兒危重型先天性心臟病/219
第三節病毒性心肌炎/223
第四節心律失常/226
第五節新生兒心力衰竭/231
第六節新生兒休克/236
第十四章神經系統疾病/242
第一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242
第二節新生兒顱內出血/247
第三節新生兒細菌性腦膜炎/250
第四節新生兒低血糖腦損傷/252
第五節新生兒驚厥/255
第六節新生兒腦積水/259
第十五章消化系統疾病/262
第一節新生兒嘔吐/262
第二節新生兒消化道出血/265
第三節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268
第四節重癥腹瀉/272
第五節先天性食管閉鎖與食管氣管瘺/275
第六節先天性巨結腸/276
第七節肥厚性幽門狹窄/278
第八節膈疝/280
第十六章血液系統疾病/282
第一節貧血/282
第二節新生兒出血癥/283
第三節血小板減少癥/285
第四節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286
第五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288
第十七章高膽紅素血癥/290
第一節新生兒溶血癥/290
第二節新生兒重癥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292
第三節膽紅素腦病/297
第十八章泌尿系統疾病/300
第一節新生兒急性腎衰竭/300
第二節新生兒腎靜脈血栓與腎動脈栓塞/304
第三節新生兒血尿/308
第四節新生兒泌尿系統感染/309
第十九章內分泌疾病/312
第一節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312
第二節新生兒糖尿病/315
第三節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318
第二十章糖代謝疾病/321
第一節新生兒低血糖癥/321
第二節新生兒高血糖癥/324
第三節糖尿病母親嬰兒/326
第二十一章先天性代謝異常/328
第一節糖代謝病/328
第二節氨基酸代謝病/334
第三節有機酸代謝障礙/357
第四節危重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新生兒篩查/376
附錄/383
附錄1常用診療技術操作/383
附錄2新生兒常用檢驗值/404
附錄3新生兒常用藥物/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