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注意力的心理學序一序一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之一。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是相似的。學齡兒童ADHD患病率為5.3%左右。其中70%~80% 可延續至青春期,30%~50%可持續終生。估計在我國ADHD患者有 4229萬~4747萬人,業界公認為ADHD是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帥瀾博士是較早從事ADHD醫療、教學和研究的眾多有才華的年輕學者之一。她于2004年獲得北京大學醫療系學士學位,因品學兼優被學校保送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完成博士學位論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執行功能缺陷及矯正研究”后,又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完成了臨床醫師規范化培訓;使其具備了堅實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較豐富的處理臨床問題的經驗。此后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張勁松主任搭建的優秀的兒童心理專業平臺,繼續從事ADHD相關的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尤其可貴的是,她多年來堅持了從學前至學齡乃至成人ADHD執行功能評估與訓練穩定的方向,并結合臨床需要向縱深發展著。作為一名繁忙的臨床醫務工作者,她每天會碰上許多臨床的常見問題與復雜問題,包括ADHD患兒諸多功能損害等。 ADHD兒童的注意缺陷障礙、 多動沖動障礙、執行功能的損害、組織管理技能、情緒調控不良等問題,也均干擾了ADHD患兒及家庭的日常學習、生活與人際關系。親子沖突也是其常見主題。那些大家關注的焦點,那些小患者和家長一起討論對該問題評估時與解決,均使大家感到很困難與棘手,干預效果也不那么令人滿意的問題。針對這些社會需求, 帥瀾博士滿懷激情地撰寫了此書。這本書有一些突出特點:
它既具有專業科學的嚴謹性,又通俗易懂。既對ADHD常見及復雜問題有一目了然的描述, 也對每一個家長與ADHD兒童的所思所想進行了真實而細膩的刻畫;并提出有循證基礎的解決對策。同時還提供了可操作性強、易掌握、可學習的具體解決辦法。本書蘊藏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非常可喜與重要的是本書通俗易懂、可讀性與可操作性很強。
我很樂意向心理治療師、康復治療師、兒童精神科醫生、中小學或幼兒教師、ADHD患兒家長,及青少年朋友推薦這本書,期望它在我國兒童心理和兒童精神衛生事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暨精神衛生研究所王玉鳳
2020年3月
如何看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家有ADHD兒童應該如何應對?
30年前,ADHD的專業人員都還是稀罕,至今,雖然這個名詞已經知曉度很高,國際上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但對其本質、診療仍有很多未解之謎,即便專業人員也有不同觀點。中國在該領域的工作具有國際水平。2019年4月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聯盟主辦的第七屆ADHD國際大會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王玉鳳教授榮獲本次大會唯一的全球“ADHD突出貢獻獎”。她不僅是中國首次獲得此殊榮的專家,也是國際上屈指可數獲得此獎的國際水準的大專家。此獎,獎勵她一生致力于ADHD的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并且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
27年前,我很幸運成為王老師的第一位研究生,她引導我從研究兒童氣質到ADHD,我也很自豪有了幾十位師妹師弟,大多數研究ADHD且有所成,帥瀾是其中第N個。10年前將她錄取至我創建的新華臨床心理科隊伍中時,王老師跟我說她的一個特長就是“她是一個很好的健康宣教者”。如何將高深的醫學知識以通俗的話語告訴大眾是醫學健康實踐的重要一面。帥瀾不僅擅長宣教,寫了很多科普短文,也是一位執行功能很好的實踐者,可以將我不少想法、計劃和科研得以付諸實施,從ADHD的家長宣教、學前ADHD到成人ADHD的診療,我起個頭、搭個框架,她就能執行下去做得有聲有色。我購買的多部關于ADHD的英文原版書籍、發現的相關網站,經常自己沒有時間研讀,只要轉手給她,她就會高效率地閱讀并實踐起來。本書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方法整合了多部書籍、論文、培訓方案、心理教育科普,并結合作者多年的臨床實踐和專業知識,以聊天的口吻娓娓道來,就像她平時的講話方式,將道理掰開揉碎,令家長很容易理解、聽懂,并且感到不費力氣。
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有這么個障礙,那么就請花點時間瀏覽這部書;如果你的孩子有ADHD而你又不知所措,那么要花更多些時間仔細閱讀此書;即使你也有ADHD問題,那么每天花不到半小時時間閱讀此書,自己也額外所受益。讀完后,相信你的觀念或做法會發生一些變化。
不要以為好動、分心就是多動癥,也不要以為不好動就不是,ADHD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可能是很復雜的障礙,會有很多共患病。是不是好動的孩子就要把他/她治療得不動了,是不是不聽話的孩子就要想方設法馴服他/她乖乖地聽話呢?如果只是用行為學觀點,把兒童當作被動的個體,那么也許可以。但是,兒童有思維、有能動性,除生物學因素外,我們還可以考慮更多因素,分析其行為的背后還有什么其他原因。如,在ADHD兒童的成長中經歷了什么,有無心理創傷?孩子的氣質是什么特點?依戀類型、家庭關系是什么樣的?是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為什么這么做?是否能保留并發揮這類兒童的一些有積極意義的特質?這些就需要專業人員具備多方面的科學知識和經驗,進行更深入的行為分析、探究其家庭和成長環境以及從小經歷的影響,以及為兒童的未來發展著想得更具全面性。
王玉鳳老師不僅科研嚴謹、臨床水平高,而且嚴格恪守科研倫理和從醫道德,雖已年過七旬,仍對ADHD相關領域孜孜以求,是弟子們的終生榜樣。我和帥瀾雖然沒有深奧的基礎研究成果,但是我們也做了些有意義的臨床研究和實踐,能從幼兒ADHD到成人ADHD做系統的評估并開展多種非藥物訓練,這個年齡廣度,我們科室目前在國內應該是首屈一指。可以說我們沒有辜負王老師的期望。
此書出自一位青年醫生,是一部適合ADHD家長的科普教育書籍,適合常見的ADHD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還有觀點值得商榷,也許讀者還有更好的妙計。這不是ADHD的寶典,如果是ADHD共患病或復雜性ADHD,還是需要到醫院就診,尋求更專業化的診療。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心理科 張勁松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