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耕地質量評價成果應用于耕地管理和農業生產,我們編寫了《金華市郊耕地質量與管理》一書。傅麗青主編的《金華市郊耕地質量與管理》介紹了金東區、開發區和市直屬區耕地地力分等定級情況,闡明了不同級別耕地地力的面積、特點、分布情況和生產性能;闡述了耕地土壤養分情況及時空變化情況;闡述了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情況、土壤資源特點;闡明了耕地開發利用與管理、耕地地力綜合評價與對策建議等。
第一章 自然條件與農業概況
第一節 自然條件與農村經濟概況
一、地理位置、面積與歷史沿革
二、行政區劃與人口
三、自然條件
四、土地與土壤資源
第二節 農業生產概況
一、農業發展歷史
二、農業生產發展現狀
第三節 耕地與土壤資源概況
一、耕地利用現狀
二、土壤類型與主要特性
第四節 耕地開發利用和管理
一、耕地開發利用
二、耕地的管理
第二章 耕地地力評價
第一節 調查方法與內容
一、調查取樣
二、調查內容
三、樣品檢測
四、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二節 評價依據及方法
一、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二、評價依據
三、評價技術流程
四、評價指標
五、評價方法
六、地力評價結果的驗證
第三節 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與應用
一、資料收集與整理
二、空間數據庫的建立
三、屬性數據庫的建立
四、確定評價單元及單元要素屬性
五、耕地資源管理系統建立與應用
第三章 耕地立地條件與農田基礎設施
第一節 耕地土壤
一、立地條件
二、土壤分布
三、耕地類型
第二節 農田基礎設施
一、大、中型農業水利工程
二、農業現代化狀況
三、耕地基本建設歷程
第四章 耕地土壤屬性
第一節 有機質和大量元素
一、施肥狀況
二、土壤養分現狀
三、土壤養分時空演變狀況
第二節 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一、土壤交換性鈣現狀
二、土壤交換性鎂現狀
三、土壤有效鐵現狀
四、土壤有效錳現狀
五、土壤有效銅現狀
六、土壤有效鋅現狀
第三節 其他屬性
一、土壤酸堿度(pH值)現狀
二、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現狀
三、土壤容重現狀
第五章 耕地地力
第一節 耕地地力評價概況
一、耕地地力評價指標體系
二、耕地地力分級
三、耕地地力分級土種構成
第二節 二級耕地地力分述
一、立地狀況
二、理化性狀
三、養分狀況
四、生產性能及管理建議
第三節 三級耕地地力分述
一、立地條件
二、理化性狀
三、養分狀況
四、生產性能及管理建議
第四節 四級耕地地力分述
一、立地狀況
二、理化性狀
三、養分狀況
四、生產性能及管理建議
第五節 五級耕地地力分述
一、立地狀況
二、理化性狀
三、養分狀況
四、生產性能及管理建議
第六章 耕地地力綜合評價與對策建議
第一節 耕地地力綜合評價
一、土壤主要養分豐缺狀況
二、施肥分區劃分原則
三、分區施肥
第二節 耕地地力建設對策與建議
一、耕地地力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二、土壤改良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第三節 耕地資源合理配置與種植業結構調整對策與建議
一、西中部城郊蔬菜、水果、糧食生產區
二、東部及山區水果、糧食、苗木生產區
第四節 耕地地力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對策與建議
一、耕地土壤養分與農民施肥狀況
二、無公害農業產地建設
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
四、主要對策與建議
第五節 加強耕地質量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體系與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對耕地質量進行動態管理
二、健全耕地保養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依法加強耕地地力建設與保養
三、制定優惠政策,建立耕地保養管理專項資金,加大政府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支持力度
第七章 耕地地力評價成果應用
一、概況
二、耕地地力評價
三、蔬菜產地有利條件
四、蔬菜生產存在主要問題
五、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六、蔬菜生產布局規劃
附錄1 耕地地力評價成果統計表(表1—4)
表1 各鄉鎮(街道)耕地(含園地)面積匯總
表2 各鄉鎮(街道)耕地土壤類型分布情況
表3 各鄉(鎮、街道)耕地地力等級情況
表4 不同土壤類型耕地地力等級情況
附錄2 測土配方施肥與耕地地力評價大事記
附錄3 測土配方施肥與耕地地力評價項目主要參加人員
二、耕地的管理
1.基本農田保護規劃
為真正落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1995年、1998年兩次所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均進行了基本農田專項規劃。2000年12月底區域調整后,雖未進行規劃修編,但對基本農田進行了調整和重新劃定,取消了一般農田保護區,增加了待置換用地區。待置換用地是指現狀為農業用地,使用土地整理折抵指標可置換為建設用地的農用土地(主要為耕地)。待置換用地概念的提出,建立起了在實行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前提下,土地整理新增加耕地轉變為建設用地空間的途徑,提高了原有規劃的彈性。
2000年12月以來,為使土地利用更趨合理,增強規劃的可實施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金華城市化進程,在確保全區基本農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在區內跨鄉鎮調整落實基本農田。共劃定基本農田面積25.90萬畝,保護率83.2%,均已劃定落實到地塊,并完成了基本農田劃區定界規劃修編圖件。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實施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和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對土地供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作出的統籌安排和戰略部署。
金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2005年為基期年,2020年為規劃目標年。其中2011—2010年為近期,2011—2020年為遠期。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土地利用方式,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間管制。切實維護區域糧食安傘和環境生態安全,切實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土地供給,切實提高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水平,切實提高土地利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綜合效益。
金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根據土地利用方向和主導用途的相對一致性以及生產功能類同性質原則,將全區劃分為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區、園地區、林地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莊及工礦用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用地區和其他用地區等8種土地利用功能區。
基本農田保護區:以糧食生產為重點,面向市場,實現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開發,努力建設成為商品糧生產基地。嚴格禁止隨意占用基本農田,對優質、高產耕地實行嚴格保護和管理。
一般農田區:重點是加大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防止農田污染,注意用養結合,不斷培肥地力,提高農田生產率,為農副產品生產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保證。
園地區:包括果園、茶園、桑園和其他園地。土地利用以更新改造低產園地,積極發展名特優新品種為重點,通過優化品種結構,強化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生產向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林業用地區: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為核心,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通過封育、營造和保護,調整和優化林種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