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通常指佛教密宗在修法時,行者雙手與手指所結的各種姿勢。在我國敦煌壁畫中,就呈現出豐富而獨具魅力的手印形態。作者獨具慧眼,以藝術家的視角,嘗試發掘手印中蘊含的豐富宗教文化與獨特舞蹈藝術之間的關系,這對于以往手印研究無疑是個重大的突破。
作者以密宗中《陀羅尼集經》與敦煌壁畫中的手印、手形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經文中文字記載的手印與敦煌壁畫中的手印進行比較和研究,將佛教手印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納入研究范疇,分析、探究佛教手印文化對于古代文化藝術與現當代文化藝術的直接與間接的影響。通過佛教手印與中國古典舞手舞中手形的對比,發現在形與意的觀念表達、虛實相生的美學層面都有很大的借鑒和關聯,敦煌壁畫中有大量影響中國古典舞審美特性的元素,手印、手形直接而清晰的體現在中國古典舞當中,是一種藝術表達的傳承和再創造。本書采用二重證據法,嘗試以類型學的研究方法對手印進行分類研究,試圖從中透視出中國古典手舞與宗教藝術之間密不可分的文化交織。
本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舞蹈藝術家劉巖,她因業務能力突出、履獲國內外舞蹈大獎而榮幸地成為備受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上的獨舞演員,卻在后的彩排中突發意外墜下高臺,永遠地坐在了輪椅上。面對命運巨大的挫折,堅強的劉巖選擇了堅持,傷愈后的劉巖考取了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以手部舞蹈為切入,比較研究了中國聾人的手語、佛教手印和京劇以及梨園戲手部動作等不同手語體系,開創了我國古典舞研究的一個全新方向。2014年,任教于北京舞蹈學院的劉巖,出版了她的部學術專著《手之舞之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受到藝術理論界的一致好評,并成功輸出英文版。勤奮的劉巖沒有止步,20162019年,劉巖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研究所進站做了博士后研究,把手舞研究繼續引向深入。此次出版的《手之印相》,作為《手之舞之》的姊妹篇,從宗教美學的視角,對手印藝術及其文化意蘊做了深入探討,通過舞蹈美學的獨特解讀,為讀者展示了手印文化的深邃內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劉巖為廣大讀者呈現的自己近幾年潛心研究的成果中,作者根據古老的《陀羅尼集經》描述,親身示范拍攝了一套經典密宗手形,以直觀可見的形式再現古老經典的內容,從而為藝術學、宗教學、圖像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平臺。
劉巖,漢族,1982年6月生,中共黨員,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現任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常委、北京市青聯副主席、北京市青聯女性成長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舞手舞、舞蹈科學研究,出版專著《手之舞之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DANCE WITH HANDSResearch of the hand dance 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等。主持北京舞蹈學院科研項目舞蹈文化跨學科研究舞蹈藝術與青年公益。曾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范2020全國自強模范北京市先進工作者2021等榮譽稱號。2010年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支持下成立劉巖文藝專項基金關注貧困、孤殘兒童的舞蹈藝術教育,致力于公益事業。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