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應運而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近年也被賦予了“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等國家使命和擔當。本書以實地調研為基礎,參考國內外眾多文獻,展現給讀者中國主要城市群和重慶、成都等代表性市域的社會治理制度演變歷程,比較分析了不同區域治理制度供給路徑及市域社會治理效果差異。作者根據多年對成渝地區和國內其他城市的社會治理跟蹤觀察和長期理論思考,原創性提出關于雙城治理模式的制度供給抑制、非均衡治理和治理拐點等理論假設,總結區域法治悖論、下沉懸浮悖論、精細治理悖論、創新內卷悖論、平安建設悖論等理論命題,構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城社會治理的主體、客體、空間、機制、載體五大體系結構。本書案例詳實、視野寬泛、分析縝密、邏輯嚴謹、論述精細,對于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雙城治理的法治保障具有理論創新意義和和實踐指導意義,適合高校、研究機構、實務部門中的相關專業人員以及關注社會治理、區域法治問題的普通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