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 “天體星象紋”與古代天文學知識息息相關, 是先民觀照自然、思考自我而萌發的宇宙觀的物化, 它常現于禮器, 是先民祭祀活動中溝通天神的鑰匙, 它反映著先民天文、科技、工藝發展的水平, 亦折射出當時社會的社會結構、社會分工、社會矛盾, 及其宗教思想!疤祗w星象紋”產生后并非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古人對自然天體運轉規律的認識加深, 以及古代工藝技術水平的進步, 它的圖形、圖式及審美特征也在不斷地隨之變化。從初創時期的粗礪到鼎盛期的規整而精密, 從器物紋飾構圖的中心到晚期的邊緣化表達, 無不與其時其人的社會人文觀念關系密切。本書高度重視歷史文獻與文物實物兩者的價值, 期望通過歷史文獻與出土文物的互證, 盡可能地還原研究對象的歷史本來面目。在對先秦“天體星象紋”的研究中充分運用考古天文學的理論成果, 探索其背后所隱含的祀天儀式的宗教功能及社會形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