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采用第一人稱視覺,講述一個“庸人”的故事和批判時代的荒唐。主人公從小父母感情不和,與母親一起被父親拋棄。長大后他成長為一個富有的商人,卻要同時面對人生中的兩件難題:商場的黑暗與妻子的背叛。建立家庭之后,他病態地癡迷自己的妻子,甚至忍受妻子與她的前夫密謀準備殺死自己。事業上,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為了企業的發展不得不費苦心打點,但最后還要為這些迫不得已的討好而身陷囹圄。小說采用了大篇幅的主觀性極強的心理獨白式描摹和聯想,讓主人公作為游離于社會之外的局外人角色冷冷地審視著整個世俗人生,發掘時代流俗的細膩與糠糟,頗有《狂人日記》和《局外人》的風格。
叩問人性的“私小說”,現代人的靈魂之書。
首發文學雜志,屢受選刊轉載,備受評論家好評的好小說。
揭示商場、官場、情場百態,以自述面向內心的掘進與抗爭,用思辨發掘時代的細膩與糠糟。
前海,本名嚴前海。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電影學(影視藝術)教授。
作為學者,從事影視、戲劇、文學、城市文化研究,文章見諸于《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戲劇》《現代傳播》《電影藝術》等期刊,專著《電視劇藝術形態》《影視見證》《戲劇:詩意與迷欲》等;作為寫者,涉及多種藝術形式,有小說、舞臺劇、影視劇多種,有《傷》《外欲》《呆叔軋靚妹》《絕美時代》《我的名字叫上帝》《謀害來到天使灣》等。
一、絕美時代
二、《絕美時代》之評
智性敘述下的人性欲望
內省之作:面向內心的掘進與抗爭
我們時代的“慣例”與“參與”
絕美之欲的語言游戲
小說外層講述一個激動人心的情欲故事,內層則伸拓到對人類的歷史、社會、時代的叩問上。思辨性的、從容舒緩的智性敘述風格,產生藝術審美的陌生化與間離性,魅力無限。
——李石
《絕美時代》的稱道之處,在于作者借助于“我”完成了對自我為代表的個體的豐富與體察,這是一份在囈語中完成的面向內心的掘進與抗爭。
——陳濤
《絕美時代》對當代中國現實具有震撼的洞察力。分析性語言和奇思妙想的詩情畫意所構成的*越世俗日常敘事的話語方式,成就文學的獨創性和非既往文學所能提供的個人化風格。
——黃忠順
小說貫徹了一種思想,哲學家既是現實的囚徒,又是無癥的精神病患。……明明世界扭曲地如此唯美,卻還要用罪人的價值觀去評判當事人的愚蠢無知。
——陳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