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魚蟲天然趣,琴棋書畫自多情!陡∩盎邸纷髡叨嗄陙碜⒅赝诰蜃匀痪拔锖腿宋氖挛锏奈幕瘍(nèi)涵,將生活感悟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凝于筆下,成就了這本短小精悍、意蘊深遠的物語類散文隨筆!陡∩盎邸窂摹盎酒薄熬`篇”“器物篇”“情趣篇”“自然篇”五個部分入手,既介紹相關(guān)主題的文化知識又從多個角度提出對人生的思考,主題以小見大,語言清新雋永。
讓心靈之花常開
花木篇
梅
芭蕉
海棠
竹
菊
桃
蓮
柳
月 季
紅 豆
梧桐
楊
牡丹
木槿
槐榆
石榴
茉莉
無花果
女貞
櫻桃
荔枝
桂
玫瑰
梨
合歡
薔薇
罌粟
玉蘭
李
百合
蘆葦
橘
油菜花
棗
曇花
西瓜
勿忘我
艾草
水仙
紫荊
銀杏
榕樹
紫薇
香樟
棕櫚
夾竹桃
黃楊
欒樹
冬青
楓樹
迎春
含笑
櫻花
梔子
茶花
仙人掌
杜鵑花
葫蘆
杏
蘋果
松柏
苔
桑
皂角
丁香
蘇萄
玉 簪
椿樹
牽牛
蘿卜
紅薯
芍藥
蔥
枇杷
向日葵
精靈篇
蝴蝶
鴛鴦
杜鵑
烏 鴉
蜜蜂
蛤蟆
鳳凰
鶴
麻雀
鴿子
青蚨
燕子
龍
芻
狐貍
駱駝
生
馬
貓
喜鵲
鼠
鷹
鬼
鵝
鴨
雁
鸚鵡
驢
蝸 牛
兔
猿
蠶
虎
蛇
龜
豬
狼
蟬
情趣篇
琴
棋
書
畫
藥
酒
茶
漁
詩
器物篇
筆
硯
墨
紙
錢
風(fēng)箏
圖 書
琵 琶
玉
扇
自然篇
雨
雪
雷
天
水
地
山
月
日
星
風(fēng)
清 明
端午
仲秋
重陽
冬至
《浮生拾慧》:
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世間愛梅之人,莫過于宋時的林和靖。此公是個純粹的隱士,歸隱于杭州西湖的小孤山上,終生不娶不仕,梅妻鶴子,過著神仙般的生活。其對于梅的偏愛已近乎癡狂,也因這番特殊的感情,才寫出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佳句。自那之后,梅花也“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了,而那位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先生,也終因這一詠梅佳句而留名。
梅是造化給予肅殺冬日的裝飾,是冬去春來的信使,它總是“占盡東南春”,在誤識林和靖之后,“疏影橫斜”也已為它的形象作了定格,使人在種梅、育梅、觀梅、品梅之時,也總非疏者、斜者等畸梅不取。清龔自珍因之而有所悟,作《病梅館記》以記述感受,云育梅者育梅之法頗似社會對人才之荼毒,實在針砭時弊,我有同感。
梅不算美,但生逢時令,無意爭春,無百花爭妍時節(jié),它“凌寒獨自開”了,能占盡愛花之人的心目,是其幸運。然“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它還要歷經(jīng)冰雪霜天、北風(fēng)凜冽,又是其不幸。
連那愛梅之人,也抱有偏見,賞梅偏待雪日,“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白雪紅梅,交相輝映,自然好看,但看客們卻全然不念草木本心,畏冷乎?怕疼乎?于是,梅的終,也只能“片片冰梅落砌勻”,再“零落為泥碾做塵”了。故古人把梅列入“歲寒三友”,非取其花澤花香,取其意志也! 種梅之法,龔氏已詳述,與所有嬌貴奇艷之花同理,皆要費得心神!霸耘嘁裼裆俊,等到發(fā)芽之后,就要刪直留曲,疏密透影,梅愈病愈貴。畫梅之法,不必工整,用不得工筆,可用寫意,隨心橫斜出枝椏,也是忌密直,宜疏曲,再散漫點涂朱紅,使得空實相間有致,即為上等。賞梅之法,今人多無古人之雅興、才情。李笠翁曾制出賞梅之器具,一是有三面嚴實、一面虛空之帳篷。內(nèi)置炭爐,可取暖、可溫酒,適宜于山野觀梅。二是設(shè)紙屏幾扇,覆頂,四面設(shè)窗,皆可開閉。花開在哪邊,即開哪邊。此具適宜于庭院觀梅,也可常年使用,且看什么花都行。笠翁并不知道,今人熙熙攘攘,多為欲往,皆不得閑。
即使偷得半日清閑,也如寶玉贈花,像個摧花辣手,狂折數(shù)十,或贈、或藏、或摩嗅把玩。其心所想:反正花是應(yīng)景宜人之物,又終歸要成泥作塵。但切記不可贈與二奶之流,否則會被疑作諷喻其不忠不貞之物,因有“梅開二度”之別意,徒增誤會。
紀曉嵐粗獷放達,不夠細膩,似不愛梅,曾貶梅云:“松君子、竹大夫,梅花為何無稱呼?為使主家解愁頤,家家梅香都為奴!币恍Χ眩 芭蕉 芭蕉三兩葉多半作秋聲 花木中以葉取勝者,芭蕉也。蕉葉碧綠寬闊,植一株于窗前,可綠映窗紗,清心明目。但此舉只合春風(fēng)得意之人使用,如若心里總懷愁煩,庭院之中倒不易栽種此物。蓋因芭蕉能挑起人的各種愁情,尤以雨打芭蕉之情景為甚,像極了那情人絮語、離人眼淚,點點滴滴,易傷情。清張怡庭因有《山窗》一絕云:“空階入夜雨蕭蕭,剔盡銀燈漏轉(zhuǎn)遙。為怕客中聽不得,小窗先日剪芭蕉。”萬俟詠之《長相思·雨》中也說:“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芭蕉葉闊,且不說那雨打芭蕉之狀,會讓那游子、離人、閨婦不忍睹聞,即使風(fēng)過芭蕉,蕉葉相擦之聲,也會被疑作雨聲、秋聲,喚起他們的萬般愁緒。清才女錢林有“獨坐西窗下,蕭蕭雨不成。
芭蕉三兩葉,多半作秋聲”言是。其實,凄風(fēng)苦雨中,傷心的何止是人?草木有本心,雨打風(fēng)吹之痛楚,“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春去秋來,季節(jié)倉促易逝之感受,不獨人有之!從蕉葉上滾落的水珠,焉知不是芭蕉之淚? 若心無雜慮、志得意滿,眼中的景致自會因之生動,是謂情景交融之故。若待天光晴好之日,詩友三五人可移案蕉影中,吟哦唱和,題詩于蕉葉上。此為蕉葉詩,墨跡可數(shù)日不滅。待到雨打芭蕉之時,心里沒有情愁離恨,只有對詩文的惋惜,也是件雅事。
古人還有以蕉葉待露的習(xí)俗。在園中可植蕉數(shù)株,每早,闊葉上必布滿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際,吮吸若干片,可覺甘甜爽口,并有延年益壽之說。這也只合生在環(huán)境尚未污染之時的古人使用,今人斷不可取,蓋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種金屬重粒子矣。
古人雅致,《隨園詩話》有詩云:“初日瞳瞳燦曉霞,敲門驚起樹棲鴉。平頭奴子飛箋送,一盒芭蕉帶露花!庇衷疲骸岸撻_盒便須餐,略緩須臾露已干。從古成仙在頃刻,莫教福薄走金丹!苯允茄园寻沤堵懂敹Y物來送的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