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翻譯”叢書遴選當代有影響力的多位翻譯家,以自選集的方式,收錄其代表譯著選段、譯作篇目,內(nèi)容以文學經(jīng)典及首譯作品為主,集中反映中國當代翻譯家群體在譯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亦可作為外語學習者的閱讀和練習語料,更將成為翻譯研究的寶貴歷史語料。
《今夜中午:傅浩譯文自選集》共分三個部分,包括“英譯漢”“漢、日譯英”以及“其他語種譯漢”,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和劇本。其中,不僅收錄了莎士比亞的《可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龐德的《在一地鐵站里》、濟慈的《希臘古甕頌》等知名作品,也有國內(nèi)鮮少讀者熟知的作品,如艾略特的劇本《磐石》節(jié)選、葉芝的短篇小說、徐志摩的散文,以及多首俳句等。
《今夜中午:傅浩譯文自選集》是翻譯家傅浩的譯文自選集,本書采用中英對照形式,對具有特殊背景的作品,會以導讀或注釋的形式,對其中的關鍵詞或者背景知識加以解釋。本書不僅是文學欣賞、詩作閱讀的好讀物,也適合英語學習者和翻譯學習者進行使用。
百年征程育華章薪火相
傳譜新曲
翻譯是文化之托命者。
翻譯盛,其文化盛,如連
綿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翻
譯衰,則其文化衰,如早
已隔世、銷聲匿跡的墨西
哥瑪雅文化、印度佛教文
化。文化傳承,猶如薪火
相傳;靜止、封閉的文化
,猶如一潭死水,以枯竭
告終。
翻譯是思想的融通、心
智的默契、語言的傳神。
化腐朽為神奇是翻譯的文
學性體現(xiàn),化作利器來改
造社會與文化乃是翻譯的
社會性體現(xiàn)。前者主要關
注人性陶冶和慰藉人生,
個性飛揚,神采怡然;后
者主要關注社會變革和教
化人倫,語言達旨,表述
嚴謹。在清末的兩類譯者
中,代表性人物是林紓和
嚴復。林紓與他人合作翻
譯了180余部西洋小說,其
中不少為世界名著,尤其
譯著《茶花女》贏得嚴復
如下稱贊:“孤山處士音瑯
瑯,皂袍演說常登堂。可
憐一卷茶花女,斷盡**
蕩子腸。”1嚴復則翻譯了大
量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
、經(jīng)濟學、法學、哲學等
方面的著作,是中國近代
重要的思想啟蒙家,其譯
著《天演論》影響尤為深
遠。該書前言中提出的“信
、達、雅”翻譯標準對后世
影響很大。嚴復本人也因
此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向
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
的中國人”之一。
此后百余年,我國出現(xiàn)
了一大批優(yōu)秀文學翻譯家
,如魯迅、朱生豪、傅雷
、梁實秋、羅念生、季羨
林、孫大雨、卞之琳、查
良錚、楊絳等。他們的翻
譯作品影響了一個時代,
影響了一批中國現(xiàn)當代文
學家,有力地推動了中國
現(xiàn)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
余光中先生有一段關于
譯者的描述:“譯者未必有
學者的權威,或是作家的
聲譽,但其影響未必較小
,甚或更大。譯者日與偉
大的心靈為伍,見賢思齊
,當其意會筆到,每能超
凡入圣,成為神之巫師,
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
譯者獨享之特權。”1我以為
,這是對譯者最客觀、最
慷慨的贊許,盡管今天像
余先生筆下的那類譯者已
不多見。
有人描述過今天翻譯界
的現(xiàn)狀:能做翻譯的人不
做翻譯,不做翻譯的人在
做翻譯研究。這個說法不
全對,但確實也是一個存
在的現(xiàn)象。我們只要翻閱
一些已出版的譯書就不難
發(fā)現(xiàn)詞不達意、曲解原文
的現(xiàn)象。這是翻譯界的一
個怪圈,是一種不健康的
翻譯生態(tài)現(xiàn)象。
作為學者、譯者、出版
者,我們無法做到很多,
但塑造翻譯經(jīng)典、提倡閱
讀翻譯經(jīng)典是我們應該可
以做到的事情,這是我們
編輯這套叢書的初衷。編
輯這套叢書也受到了漓江
出版社的啟發(fā)。該社曾開
發(fā)“當代著名翻譯家精品叢
書”,出了一輯就停止了,
實為遺憾。
本叢書遴選了12位當代
有影響力的翻譯家,以自
選集的形式,收錄譯文、
譯著片段,集中反映了當
代翻譯家所取得的成績。
收錄譯文基本上是外譯中
,目前,外國語種包括英
語、俄語、法語、德語、
西班牙語、日語。每本書
均有叢書總序、譯者自序
,每部分前有譯者按語或
導讀。譯叢尤其推崇首譯
佳作。本次入選的譯本叢
書可以視為當代知名翻譯
家群體成果的集中展示,
是一種難得的文化記憶,
可供文學和翻譯愛好者欣
賞與學習。
如今,適逢中國面臨百
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中
譯出版社的領導高度重視
,支持出版“我和我的翻譯”
叢書,可以視為翻譯出版
的薪火相傳,以精選譯文
為依托,講述中國翻譯的
故事,推動優(yōu)秀文化的世
界傳播!
羅選民
2021年7月1日于廣西大
學鏡湖齋
傅浩(1963-),祖籍武漢,生于西安。北京大學英語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畢業(yè),文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著作有詩文集《距離》(漢英雙語,2002)、《秘密:我怎樣作詩》(2011);雜文集《子時》(2002);武術研究專著《太極拳行知錄》(2002);文學研究專著《英國運動派詩學》(1998)、《葉芝評傳》(1999);文學與翻譯論集《說詩解譯》(2005)、《竊火傳薪》(2011)等。
譯作有《詩歌解剖》(1992)、《耶路撒冷之歌:耶胡達·阿米亥詩選》(1993)、《葉芝抒情詩全集》(1994)、《約翰·但恩:艷情詩與神學詩》(1999)、《喬伊斯詩全集》(2002)、《德瑞克·沃爾科特詩選》(2003)、《二十世紀英語詩選》(2003)、《徐志摩作品選》(英文本,2013)、《威廉斯詩選》(2015)等。曾屢獲臺灣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等。
叢書編輯說明
叢書總序
譯者自序
第一輯 英譯漢
英國抒情詩廿四首
葉芝詩四首
但恩詩五首
喬伊斯詩二首
二十世紀英語詩十七首
沃爾科特詩三首
艾略特詩十一首
威廉斯詩七首
莎士比亞戲劇一出(選場)
喬伊斯隨筆一組
葉芝短篇小說一篇
法雷爾短篇小說一篇
貝茨短篇小說一篇
第二輯 漢/日譯英
唐詩三首
徐志摩詩三首
徐志摩散文一篇
日本俳句三句
第三輯 其他語種譯漢
《阿摩盧百詠》選(四頌)
《長老尼偈》選(四頌)
馬希亞爾詩六首
龍沙詩一首
勒韋爾迪詩四首
海涅詩二首
日本俳句選(四十四句)
傅浩著譯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