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編著的《虛擬經濟學》從學術角度建立一個較為完全的,關于現代虛擬經濟下市場機制及其政府政策等要素在內的解釋性框架。全書的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虛擬經濟基礎理論”,解析虛擬經濟思想的起源及基礎性理論;其二是“虛擬經濟下的市場機制分析”,區分為內在要素分析和外在影響分析兩個層面,融入對金融危機擴散的研究;其三是 “虛擬經濟下政府政策研究”,強調微觀上經濟理論的實際運用,以及宏觀上政策制定和科學檢驗。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虛擬經濟的理論淵源
二、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本書研究框架
第三節 創新和不足
一、創新
二、不足
第二章 虛擬經濟及理論研究述評
第一節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關聯
一、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
二、美國次貸危機的實質表現
三、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
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
五、關于金融衍生品發展是否過度問題
第二節 一個簡短而又重要的過渡
一、虛擬經濟:從狹義到廣義
二、虛擬經濟:從現象研究到機制研究
第三節 對虛擬經濟理論的研究述評
一、第一階段的嘗試和研究思想
二、第二階段的研究及思想演繹
三、第三階段的研究及思想
第三章 虛擬經濟下的產品與供求理論
第一節 虛擬經濟下的產品
一、協同價值
二、數字產品
第二節 外部性
一、技術外溢性問題的引出
二、外部性
三、技術外溢性
第三節 對均衡理論的修正:供求曲線的變異
一、供給曲線不復存在
二、向上的需求曲線
第四節 消費者預期與選擇博弈分析
一、消費者預期與新舊技術選擇問題的引出
二、新舊技術選擇的靜態博弈分析
三、新舊技術選擇的動態博弈分析
四、結論
第四章 虛擬經濟下的市場機制:內在要素分析
第一節 收益遞增
一、報酬遞增思想
二、收益遞增理論
第二節 正反饋和臨界容量
一、正反饋
二、臨界容量
第三節 市場機制解析:新技術擴散中臨界容量的實證分析
一、新技術擴散
二、消費者群
三、新技術擴散速率分析
四、臨界容量動態分析
五、結論
第五章 虛擬經濟下的市場機制:外在影響分析
第一節 可持續競爭機制:以策略方式體現
一、價格歧視策略:基于產品差異化
二、創造和管理鎖定:基于滲透定價
三、壁壘策略:基于限制性定價
四、有限競爭的引入:基于產品分拆
五、標準爭奪:基于競爭和聯盟比較
第二節 可持續競爭策略:聲譽策略分析
一、聲譽策略概述
二、聲譽博弈分析
三、結論
第六章 虛擬經濟下的壟斷與反壟斷
第一節 虛擬經濟下的壟斷模式
一、壟斷和福利衡量標準
二、虛擬經濟下的壟斷模式:基于靜態和動態之比較分析
三、虛擬經濟下的市場效率
第二節 重新認識壟斷、管制和反壟斷
一、重新認識壟斷
二、管制和反壟斷
第三節 政府反壟斷政策及效率檢驗
一、前言
二、一個隨機實驗
三、聽證會
第四節 反壟斷政策及新思想的接納
一、反壟斷政策目標及原則
二、反壟斷新思想的接納
第七章 虛擬經濟下的金融政策
第一節 虛擬經濟下的貨幣流通
一、小引言
二、虛擬經濟下的開放性電子貨幣
三、虛擬貨幣市場運行機制分析
第二節 虛擬經濟下的國際金融及政府政策
一、虛擬經濟下的國際金融局勢
二、虛擬經濟下政府政策
第八章 互聯網金融概述
第一節 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一、互聯網要素
二、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三、互聯網金融、網絡金融與金融互聯網辨析
第二節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第三節 互聯網金融的機遇和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
三、國內互聯網貨幣基金發展政策建議
第九章 互聯網金融形態
第一節 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電子化形態
一、網上銀行
二、網絡保險
三、網絡證券
第二節 非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推出的金融服務
一、第三方支付平臺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
三、眾籌模式
第三節 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合作提供的金融服務
第十章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
第一節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一、與傳統金融機構相似的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的新風險
三、網絡銀行風險解析
第二節 國內外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措施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際實踐
二、美國與歐洲的網絡銀行監管介紹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內實踐
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