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迅速,而老齡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難以得到有 效滿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為短期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量,使得代際數字鴻溝、醫保基金承壓等問題更加凸顯。面對“十四五”時期 我國即將進入的中度老齡化階段(60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 20%或 65 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 14%),以及 2027 年可能出現的總人口負增長的 情況,全社會應該如何應對、如何準備成為另外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與挑 戰。過去,人們對于人口老齡化的認知往往局限在與老年人相關的事務 上,甚至“降維” 到老年人養老這個單一問題。近年來我們呼吁向全齡包 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社會轉型,希望把人們對人口老齡化的局 部認知擴展到社會全局層面的認知上來。老齡化社會不僅需要考慮老年人 的養老這一局部的民生保障,更需要跳出民生,站在全局視角考慮經濟社 會發展能否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旨在拓寬社會創新 的范疇,給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新視角。與此同時,本研究著重關注作為社會治理全鏈條重要環節的老齡社會 治理的創新如何破圈、融合。從全局視角總結、概括老齡社會面臨的各種 問題與解決方法。并創新性提出了老齡社會創新的十大趨勢、八大挑戰與 五大機遇。 本研究通過對國內 283 家創新案例的跟蹤走訪調研發現,企業 與社會組織是老齡社會創新的主要力量。國內以模式創新為主,涉及領域 眾多,但仍屬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大范圍復制推廣模式或較大規模的產 業體系。從領域視角來看,老齡社會創新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即 ① 模式創新(如政企社聯動的時間銀行); ② 服務創新(如生命關懷、安寧 療護、臨終預囑等); ③ 職業創新(如老年人能力評估、老年職業經紀人 等);④ 平臺創新(如老年照護、智慧養老、積極養老等)。
易鵬,盤古智庫創始人、理事長、學術委員會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首都企業家俱樂部副理事長,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中聯部“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理事,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俱樂部顧問,人民日報社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方專家委員會成員,吉林省、呼和浩特、長沙、西安、烏魯木齊高新區等多個地方政府部門咨詢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城鎮化、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曾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聯合國可持續金融顧問委員會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2021年輪值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