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大師費曼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一位深邃的思想者、杰出的教師、熱愛生活和自然的人,其學術成就主要集中在對量子電動力學的貢獻,并因此榮獲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從對近代科學發展的深遠影響而言,費曼是超越時代和物理學科的,尤其是他對科學眾多分支學科的理解和對科學本身的哲學思考,使之無愧于任何褒獎。他的成長歷程、學術思想和哲理思考等,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啟示。《費曼》是費曼論著的部分精選,透過此書,讀者可以看到費曼傳奇一生和思想精華的縮影。
成長自述
培養一名科學家
小頑童的成長
笑鬧中的真智慧
科學思想與活動
存在反粒子的理由
調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原因
物理學講義摘選
基礎物理學
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萬有引力理論
費曼演講錄
科學的不確定性
不要太相信專家
科學的價值
附錄
費曼生平及著作年表
后記
成長自述
培養一名科學家
我的一個朋友是位藝術家,他和我常常在一個問題上看法不同。他會拿起一枝花,說:“看這花多漂亮。”我很同意;可緊接著他會說:“我作為一個藝術家,可以看到一枝花是多么美麗。可你們科學家總是把它分解得支離破碎,弄得干巴、枯燥無味。”我覺得他有點頭腦不清。
首先,他所領略的美也同樣能被我和其他人看到。盡管在藝術美學上我不如他那么訓練有素、品味細致.但是一朵花的美麗我總還是會欣賞的吧!其次,我從這朵花里領略到的比他要多得多。我能想見花里邊的一個個細胞,它們也很美。美不僅存在于肉眼可見的度量空間,而且也存在于更細微的度量空間。在這微量空間中,細胞有著精妙復雜的功能和過程。花的漂亮顏色在進化史上的功能是吸引鳥兒替它們傳播花粉,這也意味著鳥兒必須能看見顏色。這就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我們的美感是不是其他低等一點的動物也有呢?這些有趣的問題都是在有了科學知識之后才能提出的,它們在視覺美感之上又增加了一層神秘和奇妙,讓人更驚嘆不已。我覺得科學只會增加并豐富美,絕不會減少美。
我一直是個一門心思做科學的人,尤其在年輕的時候更是心無旁騖。在那時候,我既無時間也無耐心來學習人文方面的東西。大學課程有人文方面的必修課,我也是絞盡腦汁逃避。一直到我年紀比較大了,比較放松了,我才有了些閑暇,學了點繪畫,做了些閱讀。盡管如此,我還是非常專門的一個人,沒有廣博的知識。我只有很局限的智力,只好把它用在某一個特定的方面。
在我出生前,我父親對母親說:“要是個男孩,那他就要成為科學家。”當我還坐在嬰孩椅上的時候,父親有一天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意兒。我父親把它們疊壘起來。弄成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動一邊,它們就全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