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以信任、社會資本、日常儀式等理論為指導,通過對北京、上海兩地分別以老年人、社會組織、行政部門為主導的三種不同類型互助養老組織的深入訪談和個案剖析,深入探討互助養老組織的內生機制、治理機制,并從老齡福利政策視角提出培育互助養老組織的政策建議。 本書圍繞三個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主題一,互助養老組織的內生機制。深描不同類型的互助養老組織運用何種方式或手段將社區里分散的老年個體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互助成員間相互關注、情感連帶、信任、社會支持網絡如何建構與維護;分析互助養老組織對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發揮的功能;圍繞組織方式和功能發揮,對不同類型的互助養老組織進行比較研究。主題二,互助養老的治理機制。這部分圍繞互助養老組織運行過程中的創新需求、資源汲取與成本分擔等關鍵問題,探討互助養老組織得以持續運行的條件依賴;圍繞需求、利益、資源、信任、認同、規則等關鍵概念,分別從互助養老組織的組織者、成員、行業組織、街區和政府等多個維度予以審察,深入剖析多元主體間利益契合與組織協同的關系。主題三,從老齡福利政策的層面深入探討并分析互助養老組織性質、發展定位和培育路徑等。在此基礎上思考政府、街區和專業養老組織在互助養老組織的實踐中已扮演角色與發揮的功能,和未來還可能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最后建構互助養老組織的培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