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俄國東正教會的分裂運動是俄國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1653年牧首尼康對俄國東正教經書和儀式進行了重大改革,包括以三指畫十字替代以前的兩指畫十字,以及改變了耶穌之名的書寫方式等。這些改革引起了部分神職人員和廣大教徒的強烈不滿,最終,反對尼康改革、堅持俄國舊禮儀的信徒從統一的教會分離出來,被稱為“分裂派”或“舊禮儀派”。此后各個時期,舊禮儀派信徒飽受驅逐、迫害,但沒有屈從于外部的強壓,反而更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逃往國外,在異文化環境中按照自己的信仰方式生活。300多年過去了,這些舊信仰者仍然活躍著,作為獨特的社會政治力量發揮自己的作用。得益于政府和舊禮儀派教會的共同努力,近年俄羅斯出現了舊禮儀派僑民歸國潮。當今舊禮儀派主要有四大支派,信徒已經被俄羅斯政府和社會接納、認可,依照自己的信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劉博玲,1987年7月生,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東正教、俄羅斯社會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東正教與后蘇聯空間的地緣政治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兩項。已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基督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緒 論/001 第一章 俄國東正教會分裂的歷史背景/015 第一節 教會內部的矛盾/016 第二節 教會中的拜占庭化/037 第三節 教會外部的西歐化傾向/047 第二章 教會分裂過程/053 第一節 尼康的禮儀改革/059 第二節 “愛上帝”小組與尼康的斗爭/068 第三節 舊禮儀派與沙皇的斗爭/084 第四節 舊禮儀派和官方教會的最后決裂/090 第三章 舊禮儀派的反抗中心/098 第一節 武裝抵抗中心——索洛維茨基修道院/098 第二節 思想抵抗中心——普斯塔杰爾斯科/106 第三節 各地舊禮儀派信徒的聯系樞紐——莫斯科/114 第四章 舊禮儀派內部的分裂/125 第一節 舊禮儀派的內部分歧(末世論和敵基督)/125 第二節 教堂派的產生和發展/138 第三節 反教堂派的產生與發展/146 第四節 舊禮儀派信徒聚集地/163 第五章 當代俄羅斯舊禮儀派/177 第一節 當代舊禮儀派的主要情況/177 第二節 舊禮儀派與國家社會關系的調整/189 第三節 當代舊禮儀派僑民新趨勢:舊禮儀派僑民歸國現象顯現/203 結 語/208 參考文獻/216 后 記/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