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是人類歷史上常見的生存狀態,也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主要創作者,中國古代士人出于種種原因,常常不得不進行千里迢迢的流浪和遷移。當他們歷經數月甚至數年的旅途艱辛,見識到迥異于家鄉的風物景觀和社會習俗時,其內心產生的震蕩是巨大和深刻的。在自然環境、生存狀態驟變的雙重壓力下,他們創造了大量的文化精品。同時,漫長的行旅體驗與寓居異地的文化創作客觀上也促進了地域間的文化傳播,加強了文化的跨地域融合。 本書聚焦于唐代西南地區的流寓現象,在梳理唐代西南地區地理交通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了詩人們的行旅經歷與詩歌創作情況,縷析了唐代流寓現象的形成原因、流寓者的生存狀態、流寓詩歌的傳播情況,以此探索了流寓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