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自2006年出版以來,已形成品牌,受到新聞傳播專業師生和研究者的關注。
《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重新理解媒介》梳理的內容橫跨兩年,從學術層面、熱點話題研究層面對近年我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做了概述。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綜述與報告,包括2021和2022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中國的傳播學研究和全球新聞創新報告,主要針對這兩年新聞傳播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第二部分為新聞研究的新場景與新面向,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對新聞傳播領域的新動向進行剖析。第三部分為傳播研究的新問題與新視角,著重從新技術對傳媒的影響角度重新解讀當下新聞傳播的新業態,研究內容富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前瞻性。
本書對前沿領域的研究話題做了集中展示,論文的議題選擇、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們隨著作者去觀察智能新聞生產、數字媒介時代的都市新聞業、新聞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編輯室,也重新認識媒介與歷史、重新發現和理解互聯網基礎設施、重新觀察中國互聯網技術和網絡社會的關系,探討數字平臺勞動者空間生產的能動性與局限性,了解中國新聞業視頻創新與行動策略。
本書的特色在于:點面結合,一冊在手,既可概覽學科發展“面”上的現狀,又在“點”上知曉最新的研究進展;權威而前沿,書中收錄的綜述、報告、學術文章均正式發表于本學科核心期刊或新銳出版物。
劉海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傳播系主任,《國際新聞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研究所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傳播思想史、政治傳播、傳媒文化。著有《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重訪灰色地帶:傳播研究史的書寫與記憶》《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等。
第一部分 2021—2022年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
2021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
2021年中國的傳播學研究
2021年全球新聞創新報告
2022年中國的新聞學研究
2022年中國的傳播學研究
2022年全球新聞創新報告
第二部分 新聞研究的新場景與新面向:理論與實踐
作為常識的新聞
——重回新聞研究的知識之維
理解互聯網新聞學的關系維度
媒介網絡視域下的智能新聞生產
中國新聞業視頻創新與行動策略
數字媒介時代的都市新聞業
新聞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編輯室控制
第三部分 傳播研究的新問題與新視角:重新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的威力
——重識媒介與歷史
物質、內容與界面的共存
——重新理解媒介的三重實踐
重新發現和理解互聯網基礎設施
媒介性、文化技藝與人工智能
——媒介學者克萊默爾訪談
傳播研究中的身體議題
網絡化身體
——重新觀察中國互聯網技術和網絡社會的關系
數字平臺勞動者空間生產的能動性與局限性
——以 “深圳微信車隊”為個案
賽博社會的數字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