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刀馬旦”式英語教學》是唐曉澐老師對其英語教學生涯的總結和回顧。全書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是全書的核心,主要闡述了唐老師的英語教學特色和風格——刀馬旦。第二章至第五章,唐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呈現了其英語教學的“原生態”。第六章和第七章則是唐老師對于英語教學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唐老師多年來一直在高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線。書中涉及的英語教學觀點和做法可以幫助高中英語教師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書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更可以成為高中英語教師備課的第一手資料。《我的“刀馬旦”式英語教學》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著指導和借鑒作用。
不久前,收到唐曉淫老師的書稿,打開書稿,書名《我的“刀馬旦”式英語教學》吸引了我的眼球。由于對京劇了解甚少,在詞典里查閱了一下。“刀馬旦”是京劇中“旦角”之一,“刀馬旦”能唱、能念、能做、能打,多數是扮演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以氣勢見長。唐曉淫老師用“‘刀馬旦’式英語教學”作為標題,使我回想起幾年來與唐老師的交往。
唐老師是我所主持的上海市普教系統“雙名工程”名師培養基地(英語學科)第2期的學員。在我的印象中,唐老師是一位風風火火的“女漢子”。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作為骨干教師和名師后備人選,她除了在學校要承擔繁忙的教學工作和教研組長的工作之外,周末還要趕來市三女中參加基地的各項活動,同時還完成了華師大英語教育碩士的學業。唐老師參與了基地課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和“高中語法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積極地學習理論知識,進行課堂實踐、反思研究,撰寫文章、設計教學活動;并承擔了《優化學習》電視教學講座的任務。無論多忙,唐老師總是非常樂觀開朗,她那爽朗的笑聲很有感染力,拿得起放得下,敢說敢為,頗有幾分“刀馬旦”的風采。
唐老師用“刀馬旦”式的教學概括了她的教學風格,這使我聯想起唐老師的課堂。她在課堂里總是精神抖擻、熱情高昂、反應迅速,善于及時抓住學生的反饋進行交流和教學,很有氣場。用“刀馬旦”描述唐老師的教學風采的確十分形象生動。
《我的“刀馬旦”式英語教學》一書是唐曉淫老師對英語教學的回顧和總結,是她理論學習實踐探索的成果,讓我們感受到唐曉淫老師的教育熱情以及事業追求。本書所收集的英語教學設計、英語教學課堂實錄和教學反思部分,是唐老師在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寫作教學以及高三英語復習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其突出在語境中教詞匯和語法、重在語言知識的運用等新課標所提倡的教育理念,體現了近年來上海市中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革以及研究的方向,她的實踐探索對于一線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有啟示作用和學習借鑒的價值。本書所收集的講座稿和教學隨筆,反映了唐曉澐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特色;“海外學習”給我們帶來了唐老師國外學習的經歷和感悟以及中西方教育的比較,對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審視教育拓寬視野很有幫助。
我衷心希望唐曉淫老師的《我的“刀馬旦”式英語教學》一書能激勵更多的教師潛心研究和探索英語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喜歡英語,學好英語!
上海市普教學院“雙名工程”名師培養基地(英語學科)主持人何亞男
唐曉澐,中學高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英語)碩士研究生。上海市第二批“雙名工程”名師后備人選、楊浦區教育系統“第七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楊浦區學科帶頭人、楊浦區英語學科高地組長、楊浦區中學英語學科中心組成員、上海市控江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曾獲楊浦區中學“小荷杯”教學比賽一等獎、上海市英語學科新世紀教學展評二等獎。2002年參加“上海英語教師提高項目”(SETIP)赴英國劍橋學習;2013年參加上海市“影子校長/教師”培訓項目赴美國加州學習。曾擔任上海教育電視臺《優化學習》欄目組高三英語總復習語法講座主講教師。參與編書十余本,在國家級、市級和區級刊物上發表二十多篇論文及教案,獲得市征文活動二等獎、市級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及全國科研成果一等獎等。
第一章 什么是“刀馬旦”式英語教學?
第二章 教學設計
在讀前階段,如何幫助學生掃除影響文本理解的語言障礙?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設計——Emphasis and Inversion
第三章 教學實錄與反思
高中牛津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課文教學
高中牛津英語第四冊第五單元補充閱讀教學
文學反思性寫作教學
第四章 教學論壇
A餐 or B餐——階梯式閱讀教學設計
提高高中英語教師“完形填空”命題能力的思考和實踐
第五章 特色講座
致奮斗在高三的同仁們——寫在“3+1”之前
英語高考試題簡析及解題技巧——從2010年上海英語高考卷談起
高三英語寫作教學
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第六章 教學隨筆
高中生英語預習能力的培養
回想“小荷杯”獲獎的那節課
在《新世紀英語教材》的實施過程中重視研究性學習
如何上好高中英語文學課的導入課?
淺談布置高中英語作業
第七章 海外學習
劍橋之行
美國之旅——“2013美國加州影子校長和教師培訓項目”考察掠影
美國之旅——美國亞凱迪亞高中ELD教學
參考文獻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表明了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情境和途徑。
這節課的內容是西方的節假日,在“引入”部分,牽涉到了許多中西方的節日,比如新年、國慶、中秋節、龍舟節等,同學們對中國的節日較為熟悉,但對西方的節日除圣誕節外,比如復活節、五朔節等都較為陌生。如何引導學生對這些課文內容產生興趣?如何指導他們積極地去收集、處理和提取與課文有關的信息?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自己去搜集有關這些節日的信息。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該節日的來歷、具體日期、意義、人們慶祝該節日的方式或在這個節日里吃些什么食物等。同時我鼓勵學生互相提供信息渠道,有的從長輩那兒了解到信息,有的閱讀了大量的報紙雜志,有的從因特網上搜集了許多相關信息。所以只要激發起同學們的積極性,他們的學習潛能是巨大的。預習工作的順利和有效地開展為我課堂內的“刀馬旦”式教學提供了保障。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讓6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讓他們互相交換查尋到的信息,取長補短,同時也是一個找差距的過程,然后每個組派一位同學描述一個節日。比如有個同學講的是中國的新年,頭頭是道,我馬上問她怎么會了解那么清楚?她回答道是爺爺奶奶告訴她的。再比如講到復活節,大部分學生都面露難色,但有些同學卻能說出一二。我也問其究竟,答案是他在因特網上查了資料,也有的同學說是在外國朋友的幫助下了解了這些節日。
研究性學習追求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制作成品,不一定要完整,也不一定要十分精確,研究性學習的探索過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是重在“體驗”的一種學習過程。這節課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搜查信息,只要學生們在上課前能夠自己去查找節日信息并且知道查找關于這些節日信息的渠道,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重在參與,重在過程,這不就是研究性課程倡導的嗎?
三、重視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
研究性學習主張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這點充分體現在該課的預習工作中。此外,上課開始時我對學生的單詞預習檢查活動也是一個學生參與面很廣的活動,讓學生都有機會展現他所預習的結果。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體現出互相溝通、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在這節課的后期,有一個填寫表格的練習。當然,這也應是學生預習過程中所完成的,但是在課上我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先互相校對答案,然后我再每組發一張表格及正確答案,讓學生們把正確答案分別貼到表格中相應的位置,這就使每個學生都動了起來。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學生必須相互交流與協作。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取得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成果。同時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引導學生合作的重要性,“刀馬旦”式教學永遠把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在課上學到的知識沒有比學到如何做人更重要。
四、重視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學習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識的量。這更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從這一目的出發,在這節課的最后,我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填寫的表格中的信息用英語描述某個節日。上課期間鼓勵一些學生開口說,其實這又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英語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溝通。溝通主要落實到口語表達,這對學英語的中國學生一直是個難點。所以上課請口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作個示范,然后布置口頭作業,以此達到應用的目的。“刀馬旦”式教學講究分層教學,并且重視語言的語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