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反壟斷執法更關注價格,而非創新。經濟理論顯示了價格競爭使消費者受益的方式,如供需曲線、寡頭壟斷模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的推移,這些模型于實際執行中多次碰壁。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從以價格為中心的競爭政策轉向以創新為中心的競爭政策。反壟斷執法應注重保護對創新的激勵,維護動態而非靜態的競爭機會。作者考察了市場結構、企業行為、新產品和新服務之間的理論和經驗證據,分析了高科技經濟的獨有特征,以及為什么反壟斷執法者目前使用的分析工具不能勝任評估任務。他從創新競爭的角度,討論了肯尼斯·阿羅的“替代效應”和熊彼特的市場勢力理論,企業并購對創新和未來價格競爭的影響,并回顧了有關競爭、合并和創新的實證文獻。書中還探討了美國和歐洲反壟斷機構審查的并購案例,包括著名的微軟反壟斷案、谷歌反壟斷案等。在大科技公司迅速崛起且已經對當前反壟斷體系形成挑戰的情況下,如何在反壟斷和維護創新方面取得平衡,本書給出了中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