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生活,你就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學會如何面對死亡,你就知道如何生活。”這是莫里·施瓦茨在面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死亡時說的話。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人對生命的“終極問題”有一點兒發言權,那么莫里·施瓦茨一定是其中之一。作為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講臺上度過了人生中的30余年,1994年,年過70歲的莫里被確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成為一名“漸凍人”。從確診到辭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選擇繼續授課,在教室里、家中、病床上與學生分享有關人生、衰老、死亡、愛,以及幸福的智慧。莫里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將自己每個星期二的與莫里教授的會面經歷撰寫成書《相約星期二》,感動全球眾多讀者。《相約星期二未完成的人生課》是莫里教授本人寫作的作品。在這部深刻且富有詩意的作品中,莫里對一些人生大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我是誰?我做過什么?什么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有意義的?我的生活與他人有何不同?生而為人意味著什么?在轉瞬即逝的短暫人生中,我該如何去愛,去生活?作為社會心理學家、教授、父親、朋友和智者,莫里將他的人生經驗傾囊分享,為我們提供了直面未來的心靈方案。《相約星期二未完成的人生課》是《相約星期二》的閱讀伴侶,也是對莫里哲學的系統呈現。這本書充滿智慧,字里行間仿佛流淌著莫里那令人安心的、平靜又富有永恒色彩的聲音。它是一部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如何生活、如何去愛的指南。
《相約星期二》故事主角莫里教授的珍貴手稿。漸凍癥抗爭者、京東集團原副總裁蔡磊傾情推薦。在轉瞬即逝的短暫人生中,我們應該如何去愛,去生活?
布蘭迪斯大學受人愛戴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在學生米奇·阿爾博姆的作品《相約星期二》出版并連續5年霸榜《紐約時報》非虛構暢銷榜TOP1之后,莫里成為知名人士,被全球讀者熟知。莫里一生致力于幫助人們理解個體與社會、他人與自我的關系,關注社會正義,重視每一個人的價值。他著述豐富,寫作內容涉及各種主題,曾出版開創性著作《精神病院》,并因此一度成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明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