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點美學》是“文化周末”叢書之一,旨在通過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文字,對美學的基本知識及相關理論進行介紹和解讀,使讀者學會審美地觀看世界,學會以獨特的方式領悟生活中的美好,讓審美照亮人生前進的方向。
美學何為?美學能教會我們 審美嗎?美學問題是什么問題?我們如何認識美?美感,來自何處?藝術欣 賞,欣賞什么?繪畫,終結了嗎?藝術,是怎樣開始的?《周末讀點美學》 告訴你:審美,照亮生活世界!
本書是“文化周末”叢書之一,旨在通過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文字,對美學的基本知識及相關理論進行介紹和解讀,使讀者學會審美地觀看世界,學會以獨特的方式領悟生活中的美好,讓審美照亮人生前進的方向。
自從有了人,就有了美,也可以說有了美就有了人,人和美是共生共存的,俗語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讓人成為人的重要構成,美成就生活。有了美,就有了關于美的言說。在口頭文明時代,我們被告知何為美,按部落首領意見行事;在文字時代,關于美的意見被記錄在冊,我們選擇與自己心儀的美的言說。關于美的意見太多,就有人出來系統化這些言論,探索美的真理,這樣在18世紀出現了美學這一學科。
美學與其他“某某學”不同,現在稱作“某某學”,多半是指對一個專門知識領域的研究,美學卻不是此類,美學沒有一個專門的知識領域,人生有多廣,生活有多寬,美學探索就有多廣闊!懊缹W”中的這個“學”字,是動詞性的,而非一門學問,美學旨在探索關于美的道理抑或通往美的道路。美學是一種活動,一種思索活動;美學是一條道路,通往本真自我的道路。
美學不源于純粹求知的沖動,更不是為了總結“美的規律”,發現“美的原理”,而是通過探索活動領會人生的意義,解答“什么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我應當怎樣生活”。探索美的道理即通往美的道路,這會使我們明白自己是怎樣理解世界,和世界打交道的,于此讓我們透視自身、理解自身、照看自身。美學如蘇格拉底的重要提醒——“認識你自己”。偉大的美學家不供給我們新的美學知識,他們為我們理解美、理解自身開辟了新的道路。
讀這本小書,愿你也踏上這條時而陽光燦爛、時而迷霧籠罩的小路,小路的終點是回到你自己的家園。
2012年6月
第一章 美學何為
一、美學教會我們審美嗎
二、美學問題是什么問題
三、美學知識是什么知識
四、如何學習美學
五、美學何用
第二章 美學的歷程
一、美學源于反省活動
二、作為“感性學”的美學誕生
三、康德把美學領回反省之途
四、浪漫主義美學
五、20世紀美學景觀
第三章 蘇格拉底這樣談論美
一、蘇格拉底其人
二、通往雅典的道路是閑談
三、讓我們討論美吧
四、美是難解的
第四章 識認美,從訓練開始
一、指著玫瑰花,我們學會了識認美
二、從訓練到理解
三、誰來保證我們被引向美
四、我們到底學會了什么
第五章 美感,來自何處
一、美在物
二、美在心
三、美在主客觀統一
四、美感,編織于生活世界
第六章 不可能談論畫,只能圍繞畫說點什么
一、藝術欣賞,欣賞什么
二、藝術品未必漂亮
三、沒有故事的藝術品
四、把藝術譯成文字
第七章 從欣賞到深思到“終結”——現代藝術
一、“母親肖像”怎么成了“黑色與灰色的排列”
二、“莫斯科1號”的抽象魅力
三、這條人魚如此丑陋
四、繪畫,終結了嗎?
第八章 何為藝術
一、藝術,是怎樣開始的
二、藝術觀念,何時形成
三、“永久藝術”與“當代藝術”
四、藝術,諸如此類
尾聲:《小王子》,審美的故事
一、小王子教會我們審美地觀看世界
二、小王子向我們展示審美的生活
三、審美照亮生活世界
美學作為一門課程,通常在大學里的哲學系和中文系開設,而哲學系和中文系開設的課程大部分是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既不能讓人學會一種特殊的技能,也不能讓人更精于算計,或幫助人炒股炒房加工資。但是美學這樣一門學科,可能會有點兒不同吧?我們學習了美學,看了這本美學書,我們的審美能力會不會有所提高?是否能學會買漂亮的衣服,學會裝飾高雅的環境,能找到有品位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學會如何欣賞電影、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先不急于回答這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也不該由本書作者來回答,而由你們——讀這本書的讀者——在讀過這本書之后自己來判斷。也許讀完這本書后,你們會說,原來還有比“哲學史”、“文學史”和“作品選”等更沒有用的書,這些書還教給我們一些哲學史、文學史的知識,知道一些有趣的事實,記住一些精妙的典故,至少可以增加一點兒我們的談資,讓我們顯得博學一些。而美學這本書給了我們什么呢?可能連一點兒實際知識都沒有給出,但是不是給了我們更準確、更高超的審美能力?來讓我們看看幾位被公認的美學家,他們是不是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是不是有更高超的審美能力。
到古希臘來,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類文明最明亮的時光之一,看看這里的美學家們的生活。古希臘的美學家很多——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這是一個崇尚美的民族,在他們看來,把美掩藏起來就是罪惡。他們不但談論美,還身體力行地實踐各種形式的美——制度的美、思想的美、藝術的美、人體的美,定期舉辦選美比賽。
蘇格拉底,這位曠世大哲,生得五短身材,金魚眼睛、塌鼻子、大嘴巴,還不修邊幅。他為了見美少年阿伽通才肯穿鞋子。但是他對自己的形象很自信,參加過一次雅典的選美比賽。在選美臺上,蘇格拉底這樣為自己拉票:“我才是名副其實的美人,我有一雙鼓起的金魚眼睛,看東西特別方便,只要眼珠一轉,就能看清周圍的臉。我有一個朝天大鼻子,聞東西很方便,非常靈敏。我還有一個大嘴巴,吃起東西來特別方便。而且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個智慧的大腦袋,我知道有用才是美,美即善。衡量美的標準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什么樣的盾牌是關的?能防御敵人刀劍進攻的盾牌是關的,而那些雕花鏤空裝飾繁多的盾牌是丑的。什么樣的矛是美的?鋒利的能進攻敵人的矛是美的,而那些用黃金做成的華貴的矛是丑的!甭犃颂K格拉底的演說,人們似乎覺得他說的有點兒道理,但是到了最后投票時,愛智慧也愛美的希臘人,還是把票投給了自己心目中的美人——擲鐵餅者。投票結果,蘇格拉底只得了一票,那是他自己為自己投的一票。
蘇格拉底在“什么樣的人最美”這里有些犯糊涂,而且在找老婆這件事上也不十分在行。他的老婆是出名的悍婦,以至于他老婆的名字“賽西婆”在西語中就是悍婦的意思。有一次,蘇格拉底在廣場上與西庇阿斯討論了一整天,清晨他們從什么是美的問題開始,日暮時蘇格拉底說“美是難解的”。肚子咕咕叫提醒蘇格拉底該回家吃晚飯了,到了家里,勞累一天的賽西婆看見蘇格拉底優哉游哉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叫罵著把一盆水潑在了蘇格拉底的頭上,蘇格拉底自知理虧,濕淋淋的還笑著說:“我說嘛,賽西婆一打雷,老天就又要下雨啦。”把賽西婆也逗笑了,還是給丈夫燒了晚飯吃。
雖然蘇格拉底鎮日地被老婆罵著,他卻一點兒不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依然每天起床后,把毯子往身上一披,到廣場上找人辯論,日暮時回家吃晚飯。他也不為自己有賽西婆這樣的老婆而煩惱。一次他對一個將要結婚的學生說:“恭喜你!如果你娶了一個好老婆,你就將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睂W生問:“那我要是娶了一個壞老婆呢?”蘇格拉底說:“那我就更要恭喜你了,因為這樣·來,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哲學家啦!碑斎,古希臘的美學家不都是蘇格拉底這種形象。畢達哥拉斯,這位“黃金分割比”的發現者,是一位玉樹臨風的美男子,喜歡音樂、健美運動和素食,經常穿白麻布衣服,上面還繡個五角星!包S金分割比”1:0.618,即通過正五角星的研究得出。一個正五角星是由三個等腰三角形疊成的,其中每個等腰三角形的邊和底的比率就是1:0.618,正五角星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徽標。柏拉圖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標準美男子,還曾獲得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力量角逐的冠軍。
到中國的先秦來,與古希臘同時,同一緯度(北緯30°~40°的中國先秦時期,同樣生活著熱愛美、充滿智慧和活力的美學家們。這里有墨家、法家、道家、儒家等美學思想流派,有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茍子、墨子、韓非子、屈原、呂不韋等美學家。他們思考美,談論樂,和希臘之光一起照亮了人類思想的漫長歷程。不過這些美學家們的生活卻未必美輪美奐。
據傳說,孔子出生后,曾因相貌丑陋遭到母親遺棄?鬃拥纳顮顟B,被稱為“喪家犬”,一生顛沛流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說孔子到鄭國被人形容成喪家之犬,說孔子的長相“顙似堯,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東漢的王充在《論衡》里對堯、皋陶有記載“堯眉八采……皋陶馬口,孔子圩頂”,意思是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皋陶的嘴像馬,孔子的頭頂周圍高中間低,腿比禹短三寸。禹的腿是什么樣的呢?相傳大禹治水時,由于過于辛勞,以致“腓無肢,脛無毛”,意思是腿上都沒有多少肉了,腿毛都褪盡,很細很光的那種。子產的肩膀無從考證,不過基于前三人的另類模樣,估計子產的肩膀應該也是“獨具特色”的。
就史書記載及古人畫像來看,孔子的形象很難和電影《孔子》中的“發哥”相媲美,而是“高額角、小暴牙、大耳朵、粗脖子、大高個、細長腿”。
生于亂世的孔子,帶著自己的學生先后到過宋、衛、陳、蔡、楚等國,尋找施行仁政禮樂的機會,卻不被待見,他如喪家之犬一般奔波、逃跑,直到終老,但孔子卻不改其志,不改其樂。在陳、蔡兩國之間被亂兵包圍多日,斷糧絕緣,他彈琴歌唱不已。在逝世前幾天,還為自己唱了一首悼歌。
我們認為美學天然地要和美的事物和美的判斷有關系。的確,是有關系,但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具體指導的關系,例如教我們學會買漂亮的衣服,找有品位的女朋友,布置格調高雅的家,學會如何欣賞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這些有指導性的學科,如美容化妝學、服飾學、藝術學等等。
那么美學教給我們什么呢?從最深遠的意義看,理解美和某種良好的生活方式相關,美學和幸福相關。蘇格拉底雖然在“美人”這里有些糊涂,但是蘇格拉底是一個幸福的人,在他被判死刑之后,他仍然在獄中學習做詩,學習彈奏七弦琴,就在行刑當日,他仍然在與自己的學生討論哲學問題。最后的時刻到了,蘇格拉底對自己的學生說:“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边@與我們前文說到的孔子的生活態度相似,這樣一種生活態度,這樣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不被任何外在目的驅使的,人處在這樣的狀態才有幸?裳浴6@種狀態靠修煉而來,思考美,是他們修煉的一條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