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追溯生命之根(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創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
定 價:¥49.8
中 教 價:¥29.88 (6.00折)
庫 存 數: 10
本書是關于生殖科學的健康科普讀物,全書配套音頻,可聽可讀。本書從進化和遺傳角度切入,以生殖技術的發展為主軸,介紹了世界范圍的三次生殖輔助技術的飛躍,闡述了試管嬰兒的技術發展和躍遷,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層面和倫理層面的問題。書中對人類生殖簡史、社會熱點事件、未來前沿話題等,以講故事的方式層層展開,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使讀者能輕松閱讀,對人類生殖和輔助技術形成較為系統的了解,并對未來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產生深入思考。
本書獲得中科院劉以訓院士、國家衛健委谷翊群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孫青原教授的作序推薦,以及多家知名醫院生殖中心大夫的引導性推薦。
人類生育能力不斷下降,社會老齡化及低出生率的矛盾日益凸顯,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制約因素。三孩政策適時出臺以促進生育率,而輔助生殖技術則為育齡人群提供科學保障。科學技術能否逆轉趨勢?輔助生殖技術真的安全嗎?會給人類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一本剖析遺傳與繁衍的社會熱點話題、解答輔助生殖困惑的科普讀物將幫助讀者有效緩解焦慮、提高生育信心,啟迪對未來的思索。
近年來,生殖領域發生一系列重大事件,除了科學研究之外,很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件闖入公眾視野。例如基因編輯試管嬰兒的誕生、三父母嬰兒的出生、代孕問題、卵子冷凍、精子冷凍、胚胎繼承權問題、干細胞技術的應用等。無論哪一個事件,無一例外都引起普遍的關注。生殖,這一人類繁衍的古老話題,在日益精進的科學技術的輔助下,不時迸發奇跡,也引發擔憂。一方面,大眾對生殖領域技術的發展由衷贊嘆,很多以前不能夠解決的生育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得到解決。甚至,有些人樂觀地認為,只要想要孩子,目前的技術都能夠實現,連性別選擇和代孕也不在話下。另一方面,生殖新技術的發展大大超出科學家的預期,行走在科學與倫理的邊緣。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是否可以按照人類的意愿來改造自己,完成自我進化?在戰勝疾病的同時,未來是否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定制嬰兒?類似的一系列事件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我們要如何?確認識它們?未來,我們可能面臨哪些新出現的倫理問題?翻開本書,能夠讓你找到一些答案。
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第1部分闡述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和遺傳理論到DNA(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的發現,在生動的故事中切實感受科學進步給人類帶來的重大影響。第二部分講述試管嬰兒技術發展以及發生的過程,從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到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它們都解決了生育中的哪些問題。第三部分主要討論生殖技術的應用與爭議。從一個個鮮活的倫理案例中,切實體會倫理問題對我們認知的沖擊。此外,還有兩個專題:一是簡要介紹了華人在生殖領域的重要貢獻;二是探討未來可能出現的事件,例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沖擊、人造子宮等。本書主要思路是從進化和遺傳切入到人類體外受精,逐漸展開,以敘述故事的方式讓讀者感受生殖技術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存在一些我們沒有關注到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現在和未來的影響。希望本書能讓大家對人類生殖有一個整體了解,并對未來有一個感性認識。這是我們創作的小小初衷。
孫鐵成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研究員,博士后中國性學會醫藥科普分會委員中國性學會女性生殖醫學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生育力保護分會科普學組組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生殖醫學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女性生殖健康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北京預防醫學會男性健康管理與疾病防控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婦產學會京津冀胚胎學分會委員
李建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副主任技師,婦產醫學部生殖醫學科IVF實驗室負責人。兼任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生殖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女性生殖醫學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婦產學會京津冀胚胎學分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輔助生殖IVF實驗室工作,致力于未成熟卵母細胞體外成熟培養技術在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及其安全性研究,發表多篇SCI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自然周期 IVF/M 技術在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
第1部分 尋找遺傳密鑰第1章 我們從哪來進化與遺傳1.1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1.2 達爾文的進化論1.3 孟德爾的豌豆1.4 遺傳與優生第二章 完美的DNA雙螺旋2.1 叩開分子生物學之門2.2 DNA發現背后的故事2.3 金鑲玉的DNA雙螺旋2.4 基因與疾病
第二部分 體外生命的萌芽第三章 誰動了上帝的奶酪3.1 改變人類生殖方式3.2 回調生物鐘3.3 生命日歷第四章 寶貝計劃4.1 精子的愛情諾曼底4.2 體外胚胎的觀察與評分4.3 一層膜的距離第五章 技術的擴張以安全為前提5.1 胚胎層面的優生優育5.2 技術是把雙刃劍5.3 技術最重要的是安全性5.4 子代是否與常人不同專題 生殖領域的華人驕傲1 張明覺試管嬰兒的先驅2 童第周和童魚3 克隆猴與人工染色體
第三部分 在爭議中前行第六章 基因編輯6.1 神奇的基因魔剪6.2 基因編輯是武器還是工具6.3 輔助生殖領域的黑天鵝事件第七章 三父母嬰兒7.1 三父母嬰兒誕生7.2 各方爭議7.3 線粒體置換與基因編輯的不同第八章 生殖倫理的法與情8.1 生殖領域存在復雜的倫理問題8.2 倫理案例一:只是當時已惘然8.3 倫理案例二:是她還是他8.4 倫理案例三:人類距離人造配子越來越近專題 預見未來1 人造子宮2 設計嬰兒3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沖擊4 人類的自我進化
結語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