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文明文獻萃編(新時代“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萃編)
定 價:¥88
中 教 價:¥52.80 (6.00折)
庫 存 數(shù): 1
本書為新時代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萃編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所收集的資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古代希臘地區(qū)的政治、軍事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狀況。由于古代希臘早期傳世文獻有限,因此本分卷所收錄的資料主要出自公元前5世紀之后的作品,如修昔底德、亞里士多德、普魯塔克、狄奧多羅斯和阿里安的著作等。這些作品是后人研究古代希臘文明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序 言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人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然而,古代希臘并非當今意義的國家,而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最初僅指傳說中希臘人的始祖希倫及其部族所聚居的色薩利南部弗提奧提斯地區(qū)。至古風時代,隨著希臘各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融,希臘人成為希臘各部族共同的稱謂,希臘斯則成為古希臘人對其活動區(qū)域的通稱。不過,古希臘人自稱Hellenes。羅馬人則將希臘人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統(tǒng)稱為Magna Graecia,而現(xiàn)今英文中使用的Greece便由此而來。a古代希臘總體上經(jīng)歷了愛琴文明、荷馬時代、古風時代古典時代和希臘時代五大階段。愛琴文明指公元前3000 年代末至2000 年代末存在于南希臘和愛琴海島嶼上的文明,中心地在克里特島與邁錫尼,故又稱克里特邁錫尼文明。愛琴文明時期,出現(xiàn)了精美的陶器以及線型文字A 和線型文字B。邁錫尼文明時期國家開始形成。隨著多利安人的入侵,邁錫尼文明毀滅。希臘進入一個封閉、倒退的時期。昔日精美的陶器為簡單的幾何陶所取代,往日繁華景象不再。有關(guān)這一黑暗時代的少量信息幾乎全部來自《荷馬史詩》,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荷馬時代。荷馬時代較邁錫尼文明落后,社會退回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由黑暗的荷馬時代進入古風時代。在這一時期,希臘形成了許多小國寡民的國家,希臘人稱之為?λς,即: polis,中文將其譯為城邦。在希臘,典型的城邦通常以某一城市為中心,逐漸聯(lián)合附近數(shù)個鄉(xiāng)村,以山河、海洋等為主要自然界線。城邦是公民集體,同一城邦的人在血緣、語言、習俗和宗教等方面明顯具有共性。古代希臘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達。雅典通過德拉孔立法、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等,一系列圍繞著貴族與平民的斗爭展開的政治變革,使人民的力量不斷增強,直至在伯里克利時代發(fā)展出了典型的雅典民主政制。而斯巴達從呂庫古a改革開始,就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體制,使其長期傲立于希臘城邦之林,稱雄于希臘戰(zhàn)場。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希臘進入古典時代。古典時代的主要內(nèi)容是兩場人類歷史上的著名戰(zhàn)爭:希波戰(zhàn)爭和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波斯的對外擴張,以及希臘人的大殖民運動,使得二者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聯(lián)系和碰撞。希波戰(zhàn)爭以波斯的擴張和希臘城邦的反抗為主要過程。最終,由于波斯勞師遠征,后勤供給困難,而希臘人為自己的獨立而戰(zhàn),屬于正義之師,戰(zhàn)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希波戰(zhàn)爭一方面讓波斯帝國走到了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另一方面為希臘政治、經(jīng)濟趨向極盛創(chuàng)造了契機。同時,戰(zhàn)爭也改變了希臘城邦之間的關(guān)系。斯巴達一家稱霸的局面被打破,雅典發(fā)展成為與之抗衡的地區(qū)霸主,從而導致分別以兩國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是兩敗俱傷。各城邦都因戰(zhàn)爭而加劇了內(nèi)部矛盾,從此陷入連綿不斷的危機中。這為希臘新秩序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地處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在公元前四世紀中葉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經(jīng)過腓力二世及其子亞歷山大兩代國王的努力,馬其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邦發(fā)展成為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將整個希臘囊括其中。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希臘歷史進入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為馬其頓、托勒密和塞琉古三個王國,并最終被羅馬吞并。地中海地區(qū)進入羅馬統(tǒng)治時期。然而,古代希臘人創(chuàng)造的輝煌的歷史,璀璨的文明,卻在后世廣為流傳,經(jīng)久不衰。
本分卷所收集的資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四世紀希臘的政治、軍事和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因為古希臘早期傳世文獻有限,所以本分卷所收錄的資料主要出自公元前五世紀之后的作品,如修昔底德、亞里士多德、普魯塔克、狄奧多羅斯和阿里安的著作等。上述作品雖然在時間上距其記述對象較為遙遠,部分內(nèi)容準確性值得商榷,但它們是后人研究古代希臘文明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本卷所選資料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古希臘演說辭,收錄了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的演說辭。演說是希臘政治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演說辭為后人保留下大量的歷史信息,反映了古希臘人的政治思維和文化傳統(tǒng)。第二部分為古希臘的政治學,收錄了亞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敘述了雅典的政制簡史和亞里士多德時代的雅典政治制度。第三部分為古希臘名人傳記,主要收錄了普魯塔克的《呂庫古傳》、狄奧多羅斯的《亞歷山大傳》和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紀》的節(jié)選,并以人物傳記為線索展現(xiàn)了古代希臘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風貌。上述資料主要選自下列材料:1.[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徐松巖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2. 郝際陶:《〈雅典政制〉漢譯與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3.《普魯塔克〈呂庫古傳〉》,倪滕達譯。4.《狄奧多羅斯〈亞歷山大傳〉》,武曉陽譯。5.《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紀〉節(jié)選》,張弩譯。
倪滕達,1983年出生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上古史、古代羅馬史、古代中西文化比較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代表性著作有:《盛世羅馬帝國社會風氣研究以琉善之眼觀帝國之魂》《保守抑或包容羅馬文化再求證》等。在《世界歷史》《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史學史研究》《古代文明》以及World History Studies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目 錄序言………………………………………………………001演說………………………………………………………001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003政治學……………………………………………………075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077名人傳記…………………………………………………125普魯塔克《呂庫古傳》……………………………127狄奧多羅斯《亞歷山大傳》………………………158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紀》………………………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