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從系統安全的角度介紹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分別包括安全基礎理論、安全生產管理原理、安全評價方法和安全管理方法。同時,《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分析了高速鐵路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從高速鐵路危險源識別、高速鐵路系統主要危險因素及分級、高速鐵路運營安全控制三大方面加以分析,力圖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其次,《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建立起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體系,包含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理論體系、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和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體系三個方面。最后,《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對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技術作了詳細講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概述
第二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研究的對象
第三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主要內容
第二章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基礎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安全基礎理論
第二節 安全生產管理原理
第三節 安全評價方法
第四節 安全管理方法
第三章 高速鐵路危險源識別與控制
第一節 高速鐵路危險源識別
第二節 高速鐵路系統主要危險因素及分級
第三節 LEC評價法
第四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控制
第四章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體系
第一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理論體系
第二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技術體系
第三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管理體系
第四節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體系框架設計
第五章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保障技術
第一節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
第二節 環境監測與災害預測預警系統
第三節 設施裝備的監測與在線診斷系統
第四節 事故救援和減災系統
第五節 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
第六節 綜合監控(Iscs)系統
第七節 高速鐵路控制中心系統
參考文獻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管理/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
(三)安全評價的內容和程序1.安全評價的內容從危險源的角度出發,安全評價包括對第一類危險源危險性的評價和對第二類危險源(即第一類危險源的控制措施)危險性的評價兩方面。
評價第一類危險源的危險性時,主要考察以下幾方面情況:
(1)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量。第一類危險源具有的能量越高,一旦發生事故其后果越嚴重;反之,擁有的能量越低,對人或物的危害越小。第一類危險源處于低能量狀態時比較安全。同樣,第一類危險源具有的危險物質的量越大,干擾人的新陳代謝功能越嚴重,其危險性越大。
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后果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事故時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多少。一般地,第一類危險源擁有的能量或危險物質越多,事故時可能意外釋放的量也越多。因此第一類危險源擁有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量是危險性評價中的最主要指標。當然,有時也會有例外的情況,有些第一類危險源擁有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只能部分地意外釋放。
(2)能量或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強度。能量或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強度是指事故發生時單位時間內釋放的能量。在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釋放強度越大,能量或危險物質對人員或物體的作用越強烈,造成的后果越嚴重。
(3)能量的種類和危險物質的危險性質。不同種類的能量造成人員傷害、財物破壞的機理不同,其后果也很不相同。
危險物質的危險性主要取決于自身的物理、化學性質。燃燒爆炸性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其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難易程度及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工業毒物的危險性主要取決于其自身的毒性大小,在引起急性中毒的場合,常用半數致死劑量評價其自身的毒性。
(4)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影響范圍。事故發生時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的影響范圍越大,可能遭受其作用的人或物越多,事故造成的損失越大。例如,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時可能影響到下風側的很大范圍。
評價第一類危險源的危險性的主要方法有后果分析和劃分危險等級兩種方法。后果分析是通過詳細的分析,計算意外釋放的能量、危險物質造成的人員傷害和財物損失,定量地評價危險源的危險性。后果分析需要的數學模型準確度較高,需要的數據較多,計算復雜,一般僅用于危險性特別大的重大危險源的危險性評價。劃分危險等級的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得到廣泛應用的方法。劃分危險等級是一種相對的評價方法,通過比較危險源的危險性,人為地劃分出一些危險等級來區分不同危險源的危險性,為采取危險源控制措施或進行更詳細的危險性評價提供依據。一般地,危險等級越高,危險性越高。
采取了危險源控制措施后的危險性評價,可以查明危險源控制措施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定的要求。如果采取了控制措施后危險性仍然很高,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策,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降低危險性。
評價危險源控制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防止人失誤的能力。必須能夠防止在裝配、安裝、檢修或操作過程中發生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人失誤,如單向閥門應不易安反,三線電源插頭不能插錯等。
(2)對失誤后果的控制能力。一旦人失誤可能引起事故時,應能控制或限制對象部件或元件的運行,以及與其他部件或元件的相互作用。例如,若按A鈕起動之前按B鈕可能引起事故,則應實行聯鎖,使之先按B鈕也沒有危險。
(3)防止故障傳遞能力。應能防止一個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引起其他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從而避免事故。例如,電動機電路短路時保險絲熔斷,防止燒毀電動機。
(4)失誤或故障導致事故的難易。發生一次失誤或故障則直接導致事故的設計、設備或工藝過程是不安全的。應保證至少有兩次相互獨立的失誤或故障或一次失誤與一次故障同時發生才能引起事故。對于那些一旦發生事故將帶來嚴重后果的設備、工藝必須保證同時發生兩起以上的失誤或故障才能引起事故。
(5)承受能量釋放的能力。應能承受運行過程中偶爾可能產生高于正常水平的能量釋放。通常在壓力罐上裝有減壓閥以把罐內壓力降低到安全壓力,如果減壓閥故障,則超過正常值的壓力將強加于管路,為使管路能承受高壓,必須增加管路的強度或在管路上增設減壓閥。
(6)防止能量蓄積的能力。能量蓄積的結果將導致意外的能量釋放。因此,應有防止能量蓄積的措施,如安全閥、可熔(斷、滑動)連接等。
理想的安全評價包括危險性辨識和危險性評價兩部分。危險性辨識是指利用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系統及其各要素所固有的安全隱患,揭示系統的各種危險性,亦即通過一定的手段測定、分析和判明危險,包括固有的和潛在的危險,可能出現的新危險以及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生成的危險,并且對系統中已查明的危險進行定量化處理,從而為評價提供數量依據。
危險性評價是指根據危險性辨識的結果,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或消除危險,并同既定的安全指標或目標相比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直到達到社會所允許的危險水平或規定的安全水平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