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讀人群 :口腔醫生
隨著親水性硅酸鈣材料的出現以及臨床應用,牙髓治療的標
準、策略不斷經歷革新。近年來,這些新型材料及相關臨床新技術
已經進行了大量體外、體內研究,取得了與傳統材料和技術相似或
更優越的結果。
本書根據親水性硅酸鈣材料的化學特性對其進行分類,重點介
紹了目前市場上的新型材料及這些材料在日常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還回顧了現代牙髓治療的經典技術、經過改良的技術及新技術。
劉 賀,工作單位: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學院牙體牙髓系。 個人簡介:
牙醫學博士項目臨床及科研指導教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口腔生物材料、先進
牙科技術和臨床研究。微信公眾平臺
“牙髓”、Facebook學術交流平臺“Endo牙髓”創始人。擔任生
物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IF: 18.9)編委、
社交媒體編委、客座編輯,美國牙髓?漆t師學會會刊《Journal
of Endodontics》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20余本SCI學術期刊審稿
人。在《Bioactive Materials》《Journal of Dentistry》《Journal of
Endodontic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
作者身份發表論文20余篇。主譯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學術著作6部:
《牙髓病學:生物學與臨床視角》(2020)、《臨床牙髓再生技
術》(2021)、《根管再治療》(2022)、《微創牙髓治療技術》
(2023)、《牙髓與牙周病變》(2023)、《生物陶瓷材料在臨床
牙髓治療中的應用》(2023);副主譯1部:《牙髓病診療:原理
與實踐(第5版)》(2017)。 喻 健,工作單位: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
個人簡介:
醫學博士,畢業于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牙醫學院博士
后。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碩士
研究生導師。中華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醫
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主要從事口腔生物材料及硬組織再生修復
的科研工作和兒童口腔領域的臨床與教學工作。近5年主持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
1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曾獲軍事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項,湖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優秀帶教老師及師資理論授課一
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