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全國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組織編寫的考試用書。本書根據《系統集成項目管
理工程師考試大綱》(2023年審定通過)編寫,闡述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項目經理)崗位所要
求的主要知識以及應用技術。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信息化發展、信息技術發展、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系統架構、軟件工程、數據
工程、軟硬件系統集成、信息安全工程、項目管理概論、啟動過程組、規劃過程組、執行過程組、監
控過程組、收尾過程組、組織保障、監理基礎知識、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職業道德規范。
本書是參加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應試者的必*讀教材,也可以作為信息化教育的培訓或輔
導用書,還可以作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的教學或參考用書。由于書中提供的一些技術、工具和方
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本書也能夠作為在職人員的工具書。
本書依據《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2023年審定通過)編寫,涵蓋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項目經理)崗位所要求的主要知識及應用技術。
通過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的考生可以獲得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本考試為中級資格認證。
前 言
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以下簡稱軟考)中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資格自2005年開考以來,已經培養了大批項目管理人員,這些專業技術人才在信息系統建設、服務管理與應用、運維和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證組織的信息系統集成建設質量,提高信息系統項目開發績效,推進組織轉型升級等做出了貢獻。
采用現代管理理論作為計劃、設計、控制的方法論,將計算機系統、數據庫、網絡、安全設施、應用軟件等資源按照規劃的結構和秩序,有機地整合到一個邊界清晰、敏捷高效的信息系統中,以達到預定的系統目標,這是系統集成的主要工作。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在一定的時間、成本、質量等要求下,為實現預定的系統目標而進行的管理計劃、設計、開發、實施、運維等方面的活動稱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實施項目管理的項目管理工程師(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師(高級項目經理)崗位已經成為組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崗位,對這個崗位的人才選拔和評價是信息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人類社會正在加速進入全新發展時期,以數據要素開發利用為基礎的數字時代、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各行業領域的改革創新與轉型升級,信息系統相關技術、建設、管理、運行等數字化能力需求持續強化,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將面臨新的行業背景和形勢。2023年,為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及信息技術和項目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全國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廣泛吸納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原大綱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對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增強了信息化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服務、系統集成工程建設等方面的知識要求,以實用性和適用性為主線,并結合敏捷和價值驅動等,豐富和完善了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要求,更新、豐富和完善了系統集成項目相關標準與法律法規的要求。
依據新修訂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大綱》(2023年審定通過),全國計算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組織專家對《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教程》(以下簡稱《教程》)的第2版進行了修訂。修訂的第3版《教程》在論述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時盡量做到體例一致,敘述方式及邏輯一致,專業用語一致;論述的方法、工具和技術,與實際工作開展結合緊密,可以直接在系統集成項目管理的實踐中運用。考慮系統集成建設與各行業領域發展深度融合的需求,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具有體系化的信息系統發展知識、系統化的信息技術知識、全面的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立體的系統集成工程知識、深入的信息系統項目新型管理知識等,對項目的成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第3版《教程》基于國家相關發展戰略,結合技術發展新趨勢及應用新場景,豐富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及其開發應用趨勢;基于組織系統集成發展與項目的高度融合性,豐富了信息技術服務和各類系統工程相關知識;基于新時期對系統集成項目管理的敏捷性與價值需求,重新梳理了項目管理相關知識。考慮各類信息系統項目實踐的差異化和個性化,信息系統建設與組織發展的深度融合強化,以及各類網絡化知識的豐富,修訂教程適度給出了知識示例相關材料。
另外,為了便于參加軟考的專業技術人員復習應考,第3版《教程》在每章還提供了相應練習題。
第1章信息化發展由宋躍武、劉媛媛編寫;第2章信息技術發展由宋俊典、王錚、宋躍武編寫;第3章信息技術服務由李美翠、曾寰嵩、王林編寫;第4章信息系統架構由孫佩、李美翠、張榮靜編寫;第5章軟件工程由李超、白文江、王林編寫;第6章數據工程由宋俊典、劉媛媛、郝孝宇編寫;第7章軟硬件系統集成由劉瑞慧、隋志巍、李超、崔曉柳編寫;第8章信息安全工程由林程遠、隋志巍、彭高編寫;第9章項目管理概論由劉玲、宋躍武編寫;第10章啟動過程組由李少杰、劉玲、宋躍武編寫;第11章規劃過程組由李京、劉玲、宋躍武編寫;第12章執行過程組由唐百惠、張樹玲編寫;第13章監控過程組由劉娜、張樹玲、劉玲編寫;第14章收尾過程組由李少杰、張樹玲、李靜編寫;第15章組織保障由尹正茹、岳素林、郭爽編寫;第16章監理基礎知識由宋躍武、賈卓生、李京編寫;第17章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由李修儀、朱盼盼、岳素林編寫;第18章職業道德規范由岳素林、劉玲、李世喆編寫。
另外,張樹玲和宋躍武依據考試大綱對全書做了內容統籌、章節結構設計和統稿,岳素林、李超等參加了本書的策劃以及部分章節的審校,劉玲和李超提供了各類實踐經驗并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提煉總結,李美翠參與了本書部分章節的審校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的組織管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不吝賜教并提出寶貴意見,相信讀者的反饋將會為未來的再次修訂提供良好的幫助。
編 者
2023年12月
目 錄
第1章 信息化發展1
1.1 信息與信息化1
1.1.1 信息基礎2
1.1.2 信息系統基礎4
1.1.3 信息化基礎7
1.2 現代化基礎設施12
1.2.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12
1.2.2 工業互聯網13
1.2.3 城市物聯網16
1.3 產業現代化19
1.3.1 農業農村現代化19
1.3.2 工業現代化20
1.3.3 服務現代化23
1.4 數字中國25
1.4.1 數字經濟25
1.4.2 數字政府30
1.4.3 數字社會34
1.4.4 數字生態39
1.5 數字化轉型與元宇宙41
1.5.1 數字化轉型41
1.5.2 元宇宙47
1.6 本章練習49
第2章 信息技術發展50
2.1 信息技術及其發展50
2.1.1 計算機軟硬件50
2.1.2 計算機網絡52
2.1.3 存儲和數據庫59
2.1.4 信息安全66
2.1.5 信息技術的發展75
2.2 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76
2.2.1 物聯網76
2.2.2 云計算77
2.2.3 大數據81
2.2.4 區塊鏈83
2.2.5 人工智能87
2.2.6 虛擬現實90
2.3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展望91
2.4 本章練習93
第3章 信息技術服務95
3.1 內涵與外延95
3.1.1 服務的特征95
3.1.2 IT服務的內涵96
3.1.3 IT服務的外延96
3.1.4 IT服務業的特征97
3.2 原理與組成97
3.2.1 IT服務原理98
3.2.2 組成要素98
3.3 服務生命周期102
3.3.1 戰略規劃103
3.3.2 設計實現105
3.3.3 運營提升107
3.3.4 退役終止109
3.4 服務標準化110
3.4.1 服務產業化110
3.4.2 服務標準112
3.5 服務質量評價115
3.5.1 相關方模型115
3.5.2 互動模型116
3.5.3 質量模型117
3.6 服務發展118
3.6.1 發展環境118
3.6.2 發展現狀與趨勢119
3.7 服務集成與實踐121
3.7.1 實踐背景122
3.7.2 服務產品與組合125
3.7.3 項目組織與里程碑計劃129
3.7.4 項目風險識別與控制132
3.8 本章練習134
第4章 信息系統架構136
4.1 架構基礎136
4.1.1 指導思想136
4.1.2 設計原則136
4.1.3 建設目標137
4.1.4 總體框架138
4.2 系統架構140
4.2.1 架構定義140
4.2.2 架構分類141
4.2.3 一般原理143
4.2.4 常用架構模型144
4.2.5 規劃與設計147
4.2.6 價值驅動的體系結構153
4.3 應用架構156
4.3.1 基本原則156
4.3.2 分層分組156
4.4 數據架構158
4.4.1 發展演進158
4.4.2 基本原則159
4.4.3 架構舉例160
4.5 技術架構161
4.5.1 基本原則161
4.5.2 架構舉例162
4.6 網絡架構163
4.6.1 基本原則163
4.6.2 局域網架構163
4.6.3 廣域網架構166
4.6.4 移動通信網架構170
4.6.5 軟件定義網絡172
4.7 安全架構172
4.7.1 安全威脅173
4.7.2 定義和范圍174
4.7.3 整體架構設計175
4.7.4 網絡安全架構設計179
4.7.5 數據庫系統安全設計184
4.7.6 安全架構設計案例分析187
4.8 云原生架構189
4.8.1 發展概述189
4.8.2 架構定義191
4.8.3 基本原則192
4.8.4 常用架構模式194
4.8.5 云原生案例197
4.9 本章練習200
第5章 軟件工程202
5.1 軟件工程定義202
5.2 軟件需求202
5.2.1 需求的層次203
5.2.2 質量功能部署203
5.2.3 需求獲取204
5.2.4 需求分析204
5.2.5 需求規格說明書208
5.2.6 需求變更210
5.2.7 需求跟蹤212
5.3 軟件設計212
5.3.1 結構化設計213
5.3.2 面向對象設計216
5.3.3 統一建模語言217
5.3.4 設計模式220
5.4 軟件實現220
5.4.1 軟件配置管理220
5.4.2 軟件編碼221
5.4.3 軟件測試222
5.5 部署交付225
5.5.1 軟件部署225
5.5.2 軟件交付226
5.5.3 持續交付226
5.5.4 持續部署227
5.5.5 部署和交付的新趨勢228
5.6 軟件質量管理228
5.7 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230
5.7.1 成熟度模型230
5.7.2 成熟度等級231
5.8 本章練習232
第6章 數據工程234
6.1 數據采集和預處理234
6.1.1 數據采集234
6.1.2 數據預處理235
6.1.3 數據預處理方法235
6.2 數據存儲及管理236
6.2.1 數據存儲236
6.2.2 數據歸檔238
6.2.3 數據備份238
6.2.4 數據容災240
6.3 數據治理和建模241
6.3.1 元數據241
6.3.2 數據標準化242
6.3.3 數據質量243
6.3.4 數據模型244
6.3.5 數據建模245
6.4 數據倉庫和數據資產246
6.4.1 數據倉庫246
6.4.2 主題庫247
6.4.3 數據資產管理247
6.4.4 數據資源編目248
6.5 數據分析及應用249
6.5.1 數據集成249
6.5.2 數據挖掘251
6.5.3 數據服務253
6.5.4 數據可視化254
6.6 數據脫敏和分類分級255
6.6.1 數據脫敏255
6.6.2 數據分類256
6.6.3 數據分級257
6.7 本章練習257
第7章 軟硬件系統集成259
7.1 系統集成基礎259
7.2 基礎設施集成261
7.2.1 弱電工程261
7.2.2 網絡集成263
7.2.3 數據中心集成264
7.3 軟件集成266
7.3.1 基礎軟件集成266
7.3.2 應用軟件集成271
7.3.3 其他軟件集成275
7.4 業務應用集成276
7.5 本章練習278
第8章 信息安全工程279
8.1 信息安全管理279
8.1.1 保障要求279
8.1.2 管理內容280
8.1.3 管理體系285
8.1.4 等級保護287
8.2 信息安全系統290
8.2.1 安全機制291
8.2.2 安全服務292
8.3 工程體系架構293
8.3.1 安全工程基礎293
8.3.2 ISSE-CMM基礎295
8.3.3 ISSE過程295
8.3.4 ISSE-CMM體系結構298
8.4 本章練習301
第9章 項目管理概論303
9.1 PMBOK的發展303
9.2 項目基本要素304
9.2.1 項目基礎304
9.2.2 項目管理306
9.2.3 項目成功的標準307
9.2.4 項目、項目集、項目組合和運營管理
之間的關系308
9.2.5 項目運行環境312
9.2.6 組織系統314
9.2.7 項目管理和產品管理317
9.3 項目經理的角色318
9.4 項目生命周期和項目階段318
9.4.1 定義與特征318
9.4.2 生命周期類型320
9.5 項目立項管理322
9.5.1 項目建議與立項申請322
9.5.2 項目可行性研究323
9.5.3 項目評估與決策331
9.6 項目管理過程組333
9.7 項目管理原則336
9.8 項目管理知識領域349
9.9 價值交付系統351
9.10 本章練習353
第10章 啟動過程組354
10.1 制定項目章程355
10.1.1 主要輸入356
10.1.2 主要輸出357
10.2 識別干系人358
10.2.1 主要輸入360
10.2.2 主要工具與技術361
10.2.3 主要輸出362
10.3 啟動過程組的重點工作362
10.3.1 項目啟動會議362
10.3.2 關注價值和目標363
10.4 本章練習364
第11章 規劃過程組365
11.1 制訂項目管理計劃367
11.1.1 主要輸入368
11.1.2 主要輸出369
11.2 規劃范圍管理372
11.2.1 主要輸入372
11.2.2 主要輸出373
11.3 收集需求373
11.3.1 主要輸入374
11.3.2 主要工具與技術375
11.3.3 主要輸出377
11.4 定義范圍378
11.4.1 主要輸入379
11.4.2 主要輸出379
11.5 創建WBS380
11.5.1 主要輸入380
11.5.2 主要工具與技術381
11.5.3 主要輸出383
11.6 規劃進度管理384
11.6.1 主要輸入384
11.6.2 主要輸出385
11.7 定義活動385
11.7.1 主要輸入386
11.7.2 主要工具與技術386
11.7.3 主要輸出386
11.8 排列活動順序387
11.8.1 主要輸入387
11.8.2 主要工具與技術388
11.8.3 主要輸出391
11.9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391
11.9.1 主要輸入393
11.9.2 主要工具與技術393
11.9.3 主要輸出394
11.10 制訂進度計劃395
11.10.1 主要輸入396
11.10.2 主要工具與技術397
11.10.3 主要輸出402
11.11 規劃成本管理404
11.11.1 主要輸入404
11.11.2 主要輸出405
11.12 估算成本405
11.12.1 主要輸入406
11.12.2 主要輸出407
11.13 制定預算408
11.13.1 主要輸入408
11.13.2 主要輸出409
11.14 規劃質量管理410
11.14.1 主要輸入411
11.14.2 主要工具與技術411
11.14.3 主要輸出414
11.15 規劃資源管理417
11.15.1 主要輸入418
11.15.2 主要工具與技術418
11.15.3 主要輸出419
11.16 估算活動資源420
11.16.1 主要輸入421
11.16.2 主要輸出422
11.17 規劃溝通管理422
11.17.1 主要輸入423
11.17.2 主要工具與技術424
11.17.3 主要輸出425
11.18 規劃風險管理425
11.18.1 風險基本概念426
11.18.2 主要輸入429
11.18.3 主要輸出429
11.19 識別風險432
11.19.1 主要輸入433
11.19.2 主要工具與技術434
11.19.3 主要輸出435
11.20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436
11.20.1 主要輸入437
11.20.2 主要工具與技術437
11.20.3 主要輸出439
11.21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439
11.21.1 主要輸入440
11.21.2 主要工具與技術441
11.21.3 主要輸出444
11.22 規劃風險應對445
11.22.1 主要輸入446
11.22.2 主要工具與技術447
11.22.3 主要輸出449
11.23 規劃采購管理449
11.23.1 主要輸入451
11.23.2 主要輸出451
11.23.3 合同類型454
11.23.4 合同內容458
11.24 規劃干系人參與459
11.24.1 主要輸入460
11.24.2 主要工具與技術460
11.24.3 主要輸出461
11.25 本章練習462
第12章 執行過程組465
12.1 指導與管理項目工作466
12.1.1 主要輸入467
12.1.2 主要輸出468
12.2 管理項目知識470
12.2.1 主要輸入472
12.2.2 主要輸出472
12.3 管理質量472
12.3.1 主要輸入474
12.3.2 主要工具與技術474
12.3.3 主要輸出477
12.4 獲取資源478
12.4.1 主要輸入479
12.4.2 主要工具與技術480
12.4.3 主要輸出481
12.5 建設團隊481
12.5.1 主要輸入483
12.5.2 主要輸出483
12.6 管理團隊483
12.6.1 主要輸入484
12.6.2 主要工具與技術485
12.7 管理溝通486
12.7.1 主要輸入488
12.7.2 主要工具與技術488
12.7.3 主要輸出489
12.8 實施風險應對489
主要輸入490
12.9 實施采購490
12.9.1 主要輸入492
12.9.2 主要輸出493
12.10 管理干系人參與493
主要輸入494
12.11 本章練習495
第13章 監控過程組497
13.1 控制質量498
13.1.1 主要輸入499
13.1.2 主要工具與技術500
13.1.3 主要輸出502
13.2 確認范圍502
13.2.1 確認范圍的關鍵內容503
13.2.2 主要輸入504
13.2.3 主要輸出505
13.3 控制范圍505
13.3.1 主要輸入506
13.3.2 主要輸出506
13.4 控制進度506
13.4.1 主要輸入508
13.4.2 主要工具與技術508
13.4.3 主要輸出510
13.5 控制成本510
13.5.1 主要輸入511
13.5.2 主要工具與技術512
13.5.3 主要輸出514
13.6 控制資源514
主要輸入515
13.7 監督溝通516
主要輸入516
13.8 監督風險517
13.8.1 主要輸入518
13.8.2 主要工具與技術518
13.8.3 主要輸出519
13.9 控制采購519
13.9.1 主要輸入521
13.9.2 主要工具與技術522
13.9.3 主要輸出522
13.10 監督干系人參與523
13.10.1 主要輸入524
13.10.2 主要工具與技術524
13.10.3 主要輸出525
13.11 監控項目工作525
13.11.1 主要輸入526
13.11.2 主要工具與技術527
13.11.3 主要輸出528
13.12 實施整體變更控制532
13.12.1 主要輸入533
13.12.2 主要輸出534
13.13 本章練習534
第14章 收尾過程組537
14.1 結束項目或階段538
14.1.1 主要輸入539
14.1.2 主要輸出540
14.2 收尾過程組的重點工作541
14.2.1 項目驗收541
14.2.2 項目移交542
14.2.3 項目總結543
14.3 本章練習544
第15章 組織保障546
15.1 信息和文檔管理546
15.1.1 信息和文檔546
15.1.2 信息(文檔)管理規則和方法547
15.2 配置管理549
15.2.1 基本概念549
15.2.2 角色與職責553
15.2.3 目標與方針554
15.2.4 管理活動555
15.3 變更管理559
15.3.1 基本概念559
15.3.2 角色與職責561
15.3.3 工作程序562
15.3.4 變更控制564
15.3.5 版本發布和回退計劃566
15.4 本章練習566
第16章 監理基礎知識569
16.1 監理的意義和作用569
16.2 監理相關概念571
16.3 監理依據573
16.4 監理內容574
16.5 監理要素575
16.5.1 監理合同575
16.5.2 監理服務能力576
16.6 本章練習579
第17章 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580
17.1 法律法規580
17.1.1 法與法律580
17.1.2 法律體系580
17.1.3 法的效力582
17.1.4 法律法規體系的效力層級583
17.1.5 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管理中常用的
法律584
17.2 標準規范585
17.2.1 標準和標準化586
17.2.2 標準分級與標準分類587
17.2.3 我國標準的編號及名稱588
17.2.4 我國標準的有效期591
17.2.5 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管理中常用的
標準規范591
17.3 本章練習593
第18章 職業道德規范595
18.1 基本概念595
18.2 項目管理工程師職業道德規范596
18.3 項目管理工程師崗位職責597
18.4 項目管理工程師對項目團隊的責任597
18.5 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水平598
18.6 本章練習599
參考文獻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