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于森林動物的故事集,由幾個個既可互相獨立,在內容上又互相有聯系的故事組成。在書中充滿了許多會說話的、形態夸張、性格各異的動物,并且統統被人格化了,比如有睡眼惺松的棕熊巴羅,脾氣暴躁的老虎希爾可汗,黑豹巴格希拉等等,它們個個部有人的名字。這這些故事中,大部分的主人公是一個是關于一個作為狼孩被養大的印度孩子。他從小來到了狼窩里,在狼群中度過神奇的生活,由于他的智慧和力量,受到了大家的敬畏,成了叢林的主人。在這部書中,吉卜林馳騁其想像的神力,塑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動物形象,從而成為一位通過動物天性來展示人類天性的大師。而這部作品也成了世界兒童文學中的一部不朽之作。
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迄今為止**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全世界青少年**喜歡的小說家
作品翻譯成100多種語言,銷量超過3億冊
迪斯尼經典電影《森林王子》原著故事
頒獎辭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C·D·威爾遜
對于本次**具資格獲獎的人,有非常多不同的聲音,也有許多實力雄厚的候選人。但這次,經過嚴格的篩選,瑞典學院把這項榮譽頒給了一位英國籍作家。幾個世紀以來,英國文學界的發展態勢呈現出百花齊放、爭芳斗艷的良好狀態。當丁尼生創作出的抒情詩歌成為千古絕唱時,世人為他的離去而感到悲傷,認為他所帶來的詩歌盛世氣象,亦即將隨他的離去而成為過去,后人難以把這種輝煌發揚光大。事實上,當我們國家的詩人泰格奈爾去世的時候,國民們也曾經發出這樣的哀嘆。但是人們哀嘆的只是詩人,而并非詩歌。詩歌并沒有因此而喪失它本身所具有的崇高地位,不過是換了一種新的形式,來迎合這個新時代的潮流和趨勢。
丁尼生的詩歌中充滿著遐想的意境,讓人一讀就能夠立刻感覺到這種情景。這一點,在和他風格不同的作家中也能夠找得到。這些作家不僅僅追求文字層面的優美性,并且生動形象地描摹我們這個時代的面貌,特別以刻畫各個階層的人們為了生活而狼狽不堪地奔波勞累的場景見長。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魯德亞德·吉卜林就是這樣一位作家。一位曾花了很大一番功夫來研究英國文學的法國作家在6年前就曾經斷言道:“毋庸置疑的是,吉卜林是英國文學界近些年來**值得大家關注的一位作家。”
1865年12月30日,吉卜林在孟買出生。他6歲的時候,就被送到英國的親戚家寄養,直到他17歲,才回到印度。之后,他在拉合爾出版社的《軍民報》編輯部工作,并在他20多歲的時候來到阿拉哈巴德,在那里擔任《先鋒報》主編。他生性喜歡到處游覽,加之工作需要,印度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通過游覽,他不僅對印度人的生活習性和立場觀點非常熟悉,對印度各個不同部落的風俗習慣和在印英國軍人的生活方式,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些深刻的認識,他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來,讓人能夠更近距離的觸摸到印度、了解印度,這種功效甚至比蘇伊士運河的開鑿還要大。他早期的作品——諷刺詩歌《機關打油詩》,就以其暗含的大膽、清麗脫俗的格調受到讀者的歡迎。1888年出版的短篇小說《山里的故事》和《三個士兵》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他把分別代表了不同類型的士兵穆爾凡尼、奧塞里斯和李洛埃刻畫得栩栩如生。他的這類作品,還有1888年的《蓋茨皮一家的故事》《黑與白》以及1889年的《雪松下》,它們都是記敘關于西姆拉的社交生活的。1891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生命的阻力》涉及比較嚴肅的話題,而同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光芒》則較為晦澀難懂,不過仍有不少色彩鮮明、生動形象的片段。
當吉卜林于1892年發表詩歌集《營房謠》時,他已經是一個富有詩歌創作經驗的詩人了。這個詩集里全是一些優美的軍人小曲,既豪邁不羈,又風趣幽默,通過紀實的手法來描寫湯米·艾金斯全心全意效忠“溫莎寡婦”(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她的繼承人,并細膩地刻畫了在為她們效命的過程中赴湯蹈火的各種艱難場景。正是通過吉卜林的詩歌,英國軍隊歷經的千辛萬苦得以用這種新穎獨特、既悲又喜的方式展現出來。他還對軍旅生活和工作進行了深刻描繪,通過這些刻畫,將他對軍隊將士的崇敬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并沒有一絲矯揉造作的成分。他在贊美水手和士兵的詩歌中,采用他們特有的語言,輕松愉快地把他們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并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他們一有空,就會吟唱他的詩歌。這對于一個詩人來說,無疑是無上的光榮。
魯德亞德·吉卜林
Rudyard Kipling(1865—1936)
出生于印度孟買,印度叢林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6歲時,他被送回英國上學;1882年,中學畢業后返回印度,在《軍民報》任副編輯。1888年,他出版了《山中的平凡故事》《三個士兵》《加茲比一家的故事》等7部短篇小說集,引起人們注意。1889年,在經歷了一次“征服世界”的旅行中,他寫了《從大海到大海》,被譽為當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而19世紀90年代,他的詩集《營房謠》(1892)、《七海》(1896),則為他贏得“帝國詩人”的稱號。
不過真正讓吉卜林走上文學頂顛的,是在1892年結婚遷居美國后發表的《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長》(1897)和被認為是兒童讀物的經典著作《叢林故事》以及《叢林故事續篇》。以印度為題材的作品——《基姆》(1901),被批評家公認為是吉卜林**出色的長篇小說,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1907年,吉卜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頒獎辭
致答辭
叢林故事 1
1.莫格里的兄弟們 3
2.蟒蛇卡阿捕獵 26
3.老虎!老虎! 55
4.白海 75
5.“里基·蒂基·塔維” 96
6.大象們的圖 114
7.女王陛下的仆人們 136
8.讓叢林進入 157
9.國王的象叉 193
10.紅毛狗 216
11.在叢林里 250
吉卜林及其作品 287
吉卜林獲獎經過 305
吉卜林作品年表 313
“人!是人的小娃娃,快看哪!”狼爸驚訝地告訴狼媽。
這是一個全身赤裸、棕色皮膚,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他拿著一根短短的樹枝,微笑著站在狼爸面前。狼爸從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在夜晚來到自己的家。“那就是人的小娃娃?我還從來沒見過呢!把它叼過來讓我看看。”狼媽說。
狼善于用嘴叼自己的小狼,他可以叼一只雞蛋而不將其咬破。所以,當狼爸用嘴把小娃娃叼到四只狼崽中的時候,小娃娃的皮一點兒都沒破。
“多小啊,多光溜啊,他可真膽大。”狼媽溫柔地看著小娃娃,小娃娃從狼崽中間擠過去,靠近狼媽暖和的肚皮。“哎,你看他跟咱們的狼崽一塊吃起來了!這就是人的娃娃?誰聽說過狼崽子中間會有個小娃娃?”
“我聽說過這種事,可是在我們的狼群里,在我們這一輩里,還真沒有發生過這種事。”狼爸說,“你看他身上沒有毛,我一腳就能把他踢死,可是你看他還直愣愣地看著咱們,一點兒也不害怕。”
山洞里暗了下來,原來是謝爾汗那方方正正的大腦袋和寬肩膀塞滿了洞口。塔巴克在外面尖聲尖氣地嚷道:“大王,他是從這兒進去的。”
“歡迎大駕光臨,”狼爸嘴里說著客氣話,眼里卻滿是怒火,“謝爾汗,你想要干什么?”
“我來拿回屬于我的獵物,一個人類的小娃娃跑到這來了,他的爸媽都跑掉了。”謝爾汗說,“趕緊把他交給我。”
狼爸說得很對,謝爾汗剛才為了抓人娃而撲到了樵夫的篝火里,本來腿就瘸,又把腳燙傷了,氣得他要發瘋。狼爸知道,自家的洞口很窄,大老虎謝爾汗根本進不來,所以一點兒也不怕。謝爾汗雖然想沖進洞去奪回人娃娃,可是肩膀和前爪已經擠得沒法動彈,就像一個人塞在木桶里和人打架,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我們是自由的狼,”狼爸說道,“我們只聽從狼群頭領的命令,你這個身上帶條紋的、專門獵殺牲口的家伙,別在這里指手畫腳。人娃是我們的,我們有權利決定他的命運。”
“人娃是我的,你們有什么權利?少說廢話?憑我殺死的公牛起誓,你們敢讓我把鼻子伸進你們的狼窩來找回我的人娃嗎?聽著,我是大王謝爾汗!”
老虎的咆哮像打雷一樣,震得山洞嗡嗡作響。狼媽生氣了,拋下狼崽跑到前面,她的眼睛綠瑩瑩的,就像山洞里的兩個小燈籠,直瞪著謝爾汗閃閃發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