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著, 是一部集中反映文學藝術商品化及新聞界黑幕的小說, 也是《人間喜劇》中最有深度, 也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杰作之一。小說通過兩個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的遭遇, 反映了法國大革命以后整整一代青年的處境和精神狀態, 指出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勝利, 必然出現人與人之間竟爭角逐的局面, 由此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首首個人奮斗的詩篇, 一出出理想破滅的悲劇。
巴爾扎克 (1799-1850), 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鄭永慧 (1918-2012), 原名鄭永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文學翻譯家。
第一部 兩詩人
一 一家外省印刷所
二 德·巴熱東夫人
三 客廳里的夜晚,河邊的夜晚
四 外省的愛情風波
第二部 一個外省偉人在巴黎
一 巴黎的第一批果實
二 弗利科托飯店
三 兩種不同的書店老板
四 第一個朋友
五 小團體
六 貧窮的花朵
七 報館的外表
八 十四行詩
九 忠告
十 第三種書店老板
十一 木廊商場
十二 一家書店的外表
十三 第四種書店老板
十四 后臺
十五 藥商的用處
十六 科拉莉
十七 小報是怎樣編的
十八 夜宵
十九 女演員的住家
二十 最后一次訪問小團結體
二十一 另一種記者
二十二 靴子對私生活的影響
二十三 報紙的秘密
二十四 又是多利亞
二十五 鋒芒初現
二十六 出版商拜訪作家
二十七 出爾反爾的技術
二十八 報紙的威風與屈辱
二十九 戲劇作家的錢莊老板
三十 新聞記者的洗禮
三十一 上流社會
三十二 尋歡作樂的人
三十三 第五種書店老板
三十四 敲詐勒索
三十五 貼現商
三十六 轉移陣地
三十七 弄神搗鬼
三十八 致命的一周
三十九 一文不名
四十 告別
第三部 發明家的痛苦
第一部 兩詩人
一 家外省印刷所
在本書故事開始的時候,外省的小印刷所還沒有使用斯坦厄普印刷機①和油墨滾筒的。昂古萊姆小城雖然以造紙業出名,而且同巴黎的活版印刷業關系密切,卻始終用的是木印刷機,這就使我們的語言里多了一句俏皮話:把印刷叫做“使印刷機嘰嘎地響”。到了今天,這句話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落后的印刷所還在使用皮制的“蓋子”,上面蘸滿了油墨,讓印刷工人涂擦在鉛字上。那塊活動的托盤,是用來裝載擺滿鉛字的模子的。印刷的紙張就鋪在上面。托盤還是石頭造的,難怪被人稱為“大理石”。時至今日,新式的機動印刷機已經使人忘記了這些老式印刷機。這些老機器雖然有許多缺點,但也為埃爾澤維、普蘭騰、阿爾德、迪多等印刷商出版過許多精美的書籍。我們有必要在這里提一下這些老式工具,因為熱羅姆-尼古拉?塞夏熱愛這些老古董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而且它們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小故事中也相當重要。
這個塞夏過去是個掌車工。在印刷業的行話里,排字工人稱掌車工為“熊”。他們來回走動,從油墨桌到印刷機,又從印刷機回到油墨桌,很像關在籠子里的熊在走動,這大概就是他們得到這個綽號的原因。作為報答,“熊”也稱排字工人為“猴子”,因為這些先生們不停地在一百五十二個小格子里揀鉛字。到了悲慘的一七九三年,塞夏約有五十歲,已經結了婚。那年的大征兵由于塞夏已經上了年紀,又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