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是計量經濟史的核心關切。經濟何以增長,何以持續增長,增長何以放緩乃至暫停,以及如何衡量增長,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能夠為解釋歷史現象和梳理歷史脈絡提供重要參考。本書既涉及經濟增長理論模式的概括性研究,也涉及具體問題的研究,例如前工業化時期經濟增長的測量與解釋、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美國內戰前雙方經濟增長模式的差異及影響、人口因素對歐洲經濟增長的影響、對現代歐洲經濟增長黃金期的解釋、對于以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經濟績效之標準的反思,以及關于國際貿易的計量經濟史研究。
計量經濟史是一門方興未艾的新興學科,而本書正是計量經濟史的路標式著作。一方面,本書所涉及的主題,從歷史上看,涵蓋了前工業化時期到現代經濟一體化時期,從空間上看,囊括了國內經濟與國際貿易。不僅討論了工業革命如何成為可能這一經濟史上可謂最為重要的問題,還討論了不同發展階段的成因及其影響,通過本書各章的概述,可以使讀者獲得關于現代經濟的歷史根基的基本了解。另一方面,文獻綜述對于學術研究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所涵蓋的研究成果涉及范圍廣,研究方法多樣,并且各位作者對不同研究的優缺點都做了明確評述,為國內研究者開展類似研究指明了道路。雖然本書的關注重點在歐美各國,但其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適用中國經濟史的研究,為中國經濟騰飛的解釋開啟量化之維。
[法]克洛德迪耶博(Claude Diebolt):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員,斯特拉斯堡大學高級研究院研究員,《計量史學》(Cliometrica)期刊創始人。研究領域包括計量經濟史、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分析等。
[美]邁克爾豪珀特(Michael Haupert):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拉克羅斯分校經濟學教授,經濟史協會執行董事
繆德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與發展經濟學研究。
朱煥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創新政策、產業與企業創新研究。
1. 經濟增長的計量史學分析
2. 1270-1820年間前工業化時期的經濟增長
3. 計量史學視角下的工業革命
4. 美國內戰前的美國經濟
5. 歐洲長期經濟增長中的經濟-人口相互作用
6. 計量史學視角下歐洲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
7. 國內生產總值與當代大合流
8. 國際貿易的計量史學方法
9. 市場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