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貴氣是由內心對事物的看法而形成的對事物的反應,只有有內涵、有自我和懂分寸的女孩才會有貴氣。而這些方面的培養,需要父母給她一 個肩膀,讓她借助父母提供的幫助來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有出息女孩的100個細節》是一本針對女孩的培養方法和理念的書,讓父母根據女孩的特性 來教導和撫育她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獨立、堅強、責任、自信、風度、競爭、財商、心態,匯集各國優秀媽媽口碑相傳的教子秘笈,看蔣勝眉、蒙臺梭利、席慕容、菲奧里納怎么說,怎么做!墨墨編著的《培養有出息女孩的100個細節》走進女孩內心世界,分析女孩成長軌跡,深刻解讀教子點滴!
第一章 不寵不嬌教女孩,盲目“富養”不靠譜
別以愛之名處處代勞
從接送孩子說起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溫室的花朵經不住風雨
那些溺愛惹的禍
別太寵愛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讓你的小公主站起來
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生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大著膽子養女孩
是溫室,還是瘟室
做硬心腸的父母
第二章 有見識的女孩最好命
比黃金珍貴的選擇
把最好的愛給她
女兒是媽媽的影子
借給女孩一個肩膀
女孩就要見世面銘
大方給錢不是最好的愛
給女孩一雙慧眼
每天閱讀30分鐘
成為圖書館的常客
未讀萬卷書,先行萬里路
什么是真正的富養
第三章 培養她的好品行
禮節是最美的公主裙
一份重要的成人禮
心臟為什么是紅色的
溫柔的女孩有糖吃
從不妨礙他人做起
誠信是靈魂里的高尚
一起享受分享的樂趣
讓女孩大膽地秀出自己
寬容的女孩更美麗
道歉是一個好習慣
第四章 給愛一個合理的表達
一百個女孩有一百個樣
女孩男孩大不同
那些女孩沒說的事
女兒不是私有財產
不做強勢的父母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愛就是給予自由
多讓女兒做點家務活
家家都要分好工
做女孩前行的燈塔
多一些肯定和表揚
不要否定她的胡思亂想
看到她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第五章 少一點限制,多一些鼓勵
給女孩的愿望讓路
讓女孩自己做主
愛也要有順序
每棵樹都有自己的姿態
期待可以壓垮大象
出人頭地不應是目的
孩子不是阿拉丁的神燈
女兒無罪,“造反”有理
做個有擔當的女孩
換個方式與女兒相處
女兒也有隱私權
給女孩自由支配的時間
讓女孩依賴自己的手
不做一手遮天的指揮者
讓女孩擁有決策力
第六章 教會女孩面對挫折
別把生活嘮叨變質了
膽小不是女孩的代名詞
體會戰勝挫折后的幸福
堅強不是男孩的專利
成長不能沒煩惱
“鼓勵”孩子犯點錯
逼著女孩吃點苦
有些路終要自己走
遇到困難挺胸抬頭
爸爸不是女兒的救生圈
別擔心孩子的肩膀太稚嫩
第七章 別縱容她的小缺點
別讓女孩愛上虛榮
盡早熄掉嫉妒的火苗
任性一點兒都不可愛
讓女孩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陷阱
鼓勵女孩自我反省
自制是開啟幸福的鑰匙
愛心是天使的兩翼
壞習慣要及時改
第八章 給女孩-個好心態
讓女兒成為樂觀的人
幽默是個大本領
自信是快樂的種子
別讓女孩為外貌傷神
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差
不讓孩子對生活失望
喜愛原本的自己
千金難買是自重
眼淚不能征服世界
給她受用一生的好心態
告訴女兒,你能行
第九章 提高女孩的競爭力
教女兒做“社會人”
小女生的秘密花園
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揠苗助長不可取
最好的未必最合適
女孩更要會競爭
提升女兒的觀察力
培養會說話的孩子
地震來了怎么辦
會創新的女孩惹人愛
打造女孩的理財力
女孩就是要心靈手巧
做個時間管理大師
那些溺愛惹的禍鄧穎超曾說過:“媽媽的心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好,如果用不好,結果就會適得其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卻未必真的會愛孩子。因為有一種愛是毀滅性的愛,這就是溺愛。
溺愛可以說是一個溫柔的“陷阱”,有些父母對女兒過分保護,怕女兒受苦受累,把女兒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卻不知這正是為女孩的成長挖下了一個深深的“陷阱”。女孩往往會因為父母的過分溺愛變得自私、冷漠、刁蠻無禮,當女孩掉進這個“陷阱”時,父母再后悔就來不及了。
很多父母經常和朋友們訴說孩子的自私和無情,訴說的結尾往往是無可奈何,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無情正是自己的溺愛導致的。
一位媽媽對朋友說:“平常我對女兒關懷得無微不至,可她對我卻十分冷淡。我過生日的時候,朋友給我打電話,剛好我有事不在家,是我女兒接的電話,朋友對她說:'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女兒則冷冷地回答:'我媽過生日與我何干,又不是我過生日……'聽朋友轉述這些話時,我的心都傷透了,每次女兒過生日,我給她買這買那,她忘記我的生日也就算了,怎么還用那種無所謂的語氣傷我的心呢?其實,孩子并不是生下來就不會愛別人,孩子無情的根源正是父母的極度關愛和過分溺愛,父母的萬事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讓孩子心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一個女孩的媽媽是位下崗工人,她的父親是個貨車司機。夫妻倆雖然窮,但卻從不窮著孩子。女孩的媽媽知道孩子喜歡吃螃蟹,于是每周都會咬咬牙從菜市場買來螃蟹,做好后端上桌,看著女兒津津有味地吃著,她自己都舍不得動一筷子。有一次,眼看著女兒已經吃完飯了,桌上還剩下半只螃蟹,這位媽媽忍不住想嘗一下螃蟹的味道。
“你在干嗎!”她十幾歲的女兒說,“那是我的,我讓你吃了嗎!”媽媽的手尷尬地停在半空中。
還有一次,女兒回家找爸爸要零花錢,爸爸給了她一些錢,說:“咱家沒什么富余的錢,我們只能做到讓你吃飽穿好,零用錢你就省著點花。”女兒一點也不領情地說:“沒錢你干嗎要生我呢!”父親感覺很尷尬,他接著對女兒說:“你也不用著急花錢呀,我們就你一個女兒,我和你媽這點錢以后都是你的,你是在花自己的錢!”誰知女兒聽后。
居然又說了一句讓父親震驚的話,她把眼睛瞪得圓圓的,聲地對父親說:“那我現在告訴你,你花錢的時候要省著點,你們'是在花我的錢!”全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卻未必懂得真正的愛。過分地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學習愛護別人和遭受適當挫折、困難的權利。
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懂得享受,不知道奉獻;心里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在他們的情感世界中,根本沒有體會別人感受的想法,于是父母“愛”的種子就結出了“遺憾”的果實。
一位媽媽為了女兒、為了丈夫,甘愿放棄自己很好的工作,整日在家中相夫教子。
多少年來,她都是風雨無阻地騎車送女兒上學;她還用照顧父女倆以外的時間打零工賺錢,供丈夫自學,結果丈夫畢業后,功成名就了,不但拋棄了妻子,還帶走了女兒。女兒跟著父親,生活自然不錯。
還轉入了貴族學校。
媽媽想女兒,就特地買了一件新衣服,到學校去看女兒,女兒卻嫌媽媽穿的不是名牌,給她丟臉了,女兒告訴同學這是她家的“窮親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