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福建省創建科技小院的基本情況,對科技小院的基本定義、主要特征、功能作用、運行機制、發展規律和主要成效,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總結和探索。
1.總結科技小院建設管理經驗。2.列舉福建優秀科技小院實踐做法。3.可復制、可操作性強。
科技小院是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平臺,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創新模式,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
2018年11月開始,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向全國宣傳并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在中國農技協和福建省科協領導下,福建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于2019年6月在全國第一批創建了5家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此后,福建省科協多次下發文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積極推動科技小院建設。截止到2022年9月底,福建省已創建四批共33家科技小院,數量位居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第一。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成立“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聯盟(福建)”,在全國率先發布團體標準《科技小院建設與管理指南》,福建省創建科技小院的經驗和做法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19年12月,全國科技小院推進會暨培訓班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并在福建省建甌市舉行了科技小院現場觀摩交流活動。
本書介紹了福建省創建科技小院的基本情況,對科技小院的基本定義、主要特征、功能作用、運行機制、發展規律和主要成效,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總結和探索。
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2021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把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寫入文件。2022年3月,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專門對科技小院建設提出了要求。2022年7月,中國科協、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的《關于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意見》,要求發揮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長駐農村的作用。全國創建科技小院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我們希望通過編寫出版本書,以福建省為例,總結三年多來建設科技小院的實踐經驗,探索科技小院的發展規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期不斷深化科技小院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推動科技小院模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在廣大農村和農業生產一線生根、開花、結果,進一步發揮科技小院在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科技服務、農村科學普及、人才培養培訓方面的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本書由吳瑞建、朱朝枝、曾芳芳、韓牙琴、翁伯琦、秦竟、許小敏等編著。
全書由吳瑞建、朱朝枝統稿定稿,曾芳芳、韓牙琴參加全書編寫,翁伯琦、秦竟參加審稿。素材由各有關市縣科協、農技協、科技小院提供,許小敏、杜許焱博負責收集、整理資料和圖片;朱麗蓉、龔寬俊、曾盛斌幫助收集相關資料、圖片。
本書參考并吸收了以下論文成果:①科技小院:農技協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平臺和新抓手(吳瑞建,《學會》2019年第7期,CN35-1127/G3);②農技協科技小院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及其對策—以福建省為例(韓牙琴,《學會》2020年第9期);③科技小院建設與規范化管理的“福建探索”(吳瑞建、朱朝枝、翁伯琦、秦竟、韓牙琴、許小敏,《學會》2022年第10期)。
此書得以出版,要感謝柯炳生、張福鎖、師鐸、張建華、王誠、彭立穎、李曉林等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的領導和專家的精心指導,感謝福建省科協、各有關市縣科協領導的大力支持,感謝入駐福建科技小院的專家、研究生們的辛勤付出,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的熱情幫助。
本書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福建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
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聯盟(福建)
2023年3月26日
吳瑞建,福建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副理事長、福建省科協原副主席、巡視員。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鄉村振興等方面工作。
上篇
第一章 創建科技小院的現實意義和科技小院基本特征 3
一、創建“科技小院”的現實意義 4
二、科技小院2.0版:從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到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 5
第二章 福建科技小院建設概況 /11
一、福建已創建四批33家科技小院 14
二、科技小院得到中國農技協和福建省農技協指導 16
三、獲得的榮譽和表彰 19
第三章 福建科技小院在農業產業上的分布 /23
一、糧食作物類科技小院 24
二、水果類科技小院 26
三、茶葉類科技小院 36
四、蔬菜類科技小院 41
五、花卉類科技小院 46
六、畜禽類科技小院 48
七、水產品類科技小院 50
八、食用菌類科技小院 54
九、中藥材類科技小院 55
第四章 科技小院規范化建設與管理 /59
一、科技小院申報推薦 61
二、科技小院考察評選要求 62
三、科技小院規范化建設要求 62
四、科技小院運行管理規范 69
五、科技小院考核評估 71
第五章 福建科技小院的主要成效 /73
一、示范帶動產業發展 74
二、推動品種創新和技術培訓 76
三、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 78
四、建立科技志愿服務陣地 80
第六章 福建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經驗總結 /81
第一節 福建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的主要實施路徑 82
一、立足區域特色助力產業振興 82
二、凸顯綠色發展助力生態振興 83
三、培養一懂兩愛人才助力人才振興 84
四、節事活動助力文化振興 86
第二節 福建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的經驗總結 86
一、加強頂層設計 86
二、注重科技驅動 87
三、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88
下篇
第七章 綠色崛起型——平和蜜柚科技小院 /91
第一節 農業綠色發展的時代價值 92
一、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求 93
二、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93
三、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支撐 94
第二節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建設成效 95
一、“減肥”增效示范效應良好 95
二、技術推廣延伸到田間地頭 96
三、線上科普擴大面上影響 98
四、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普工作 99
五、結合大學生“三下鄉”社會服務團隊開展活動 100
第三節 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00
一、扎根一線摸清產業發展制約因素 100
二、科技賦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101
三、多方聯動推廣科技小院成果 102
第八章 三產融合型——云霄楊桃科技小院 /103
第一節 三產融合的時代價值 104
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04
二、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105
三、緩解農村空心化問題 106
四、縮小城鄉差距 106
五、提高農民收益 107
第二節 云霄楊桃科技小院建設成效 107
一、注重選種、完善種植技術 107
二、發展適合的產業經營模式 108
三、打造品牌、延伸產業鏈 108
四、“一 三”模式發展休閑農業 109
第三節 云霄楊桃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10
一、夯實一產是三產融合的基礎 110
二、注重培育新型融合經營主體 110
三、建立市場傳導機制 111
四、深化農旅融合 112
第九章 文化深耕型——松溪甘蔗科技小院 /113
第一節 農業文化開發的時代價值 114
一、農業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114
二、開發農業文化順應文化強國建設的迫切需要 115
三、開發農業文化是提升農業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116
第二節 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建設成效 116
一、培育健康脫毒種苗 117
二、改進生產工藝 118
三、建設標準化糖廠 119
四、深度開發農業文化遺產的休閑功能 120
第三節 松溪甘蔗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22
一、當地政府高度重視 122
二、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體系 122
第十章 品牌引領型——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 /125
第一節 農業品牌建設的時代價值意蘊 126
一、是順應消費升級的必然選擇 127
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127
三、是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重要任務 128
四、是完善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128
五、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129
第二節 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品牌建設成效 129
一、深度挖掘大黃魚文化內涵 130
二、培育大黃魚抗病新品系 130
三、建立防控科普示范區 130
四、統一品牌使用 132
第三節 寧德大黃魚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33
一、宣傳和打造當地的品牌 133
二、加強科技與品牌互動 134
三、構建農業品牌體系 134
四、加強品牌宣傳推介 135
第十一章 數字賦能型——建甌閩北烏龍茶科技小院 /137
第一節 激活資源要素的時代價值 138
一、農業數字化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 138
二、農業數字化發展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 139
三、農業數字化發展是加快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 140
第二節 建甌閩北烏龍茶科技小院建設成效 140
一、科技創新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141
二、新品種區域試驗與示范種植初成規模 141
三、助力企業線下品牌建設 142
四、多方合力開展線上直播推介活動 142
第三節 建甌閩北烏龍茶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43
一、實地教學培訓,激發農業創新內生動力 143
二、改變傳統思維,促進關鍵技術創新 144
三、把握機遇,激發電子商務發展活力 145
第十二章 要素激活型——連江海帶科技小院 /147
第一節 激活資源要素的時代價值 148
一、促進產業和人才深度融合 148
二、激發資源潛力 149
三、暢通多元投入渠道 149
第二節 連江海帶科技小院建設成效 150
一、積極營造科研氛圍 150
二、加強政策引導管理服務到位 151
三、廣泛開展科技合作交流 152
四、海帶成果質量明顯提高 153
五、為高校提供實踐基地 153
第三節 連江海帶科技小院建設啟示 154
一、建設人才服務產業基地平臺 154
二、激活海洋資源潛力 154
第十三章 協同共融型——永春蘆柑科技小院 /157
一、科技創新 158
二、科技服務 159
三、人才培養 160
四、科普活動 161
五、特色亮點 163
六、成效 164
第十四章 產業帶動型——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 /165
一、科技創新 166
二、科技服務 168
三、人才培養 169
四、科普活動 169
第十五章 品質提升型——尤溪紅茶科技小院 171
一、科技服務 172
二、人才培養 173
三、科普活動 174
四、賦能協會 174
五、科技志愿服務 175
六、科學傳播 176
七、特色亮點 176
第十六章 產業扶貧型——南安蜜蜂科技小院 179
一、科技創新 180
二、科技服務 181
三、人才培養 182
四、科普活動 182
第十七章 種業創新型——閩侯青梗菜科技小院 183
一、科技創新 184
二、科技服務 184
三、人才培養 185
四、科普活動 185
五、成效 185
第十八章 品種開發型——三明蘭花科技小院 187
一、科技創新 188
二、科技服務 188
三、科普活動 189
四、成效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