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顆粒物污染在線源解析技術:基于單顆粒質譜》主要闡述了基于單顆粒質譜技術的顆粒物源解析技術及應用,向讀者介紹單顆粒質譜的發展歷程與設計思路,詳細地描述了基于單顆粒質譜的動態源解析原理及方法,系統地闡述了我國單顆粒質譜技術的發展現狀,并匯總了基于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儀(SPAMS )在國內外大氣研究方面的應用進展,展示了大量的基于單顆粒技術的應用案例。
目錄
叢書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1章 氣溶膠基礎 1
1.1 氣溶膠 1
1.1.1 形貌 2
1.1.2 粒徑 3
1.1.3 化學組成與來源 6
1.1.4 分類 11
1.1.5 國內外污染現狀 12
1.2 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 14
1.2.1 源解析工作的重要性 14
1.2.2 源解析技術的進展 15
1.2.3 受體源解析的特點 19
1.2.4 全國源解析現狀 20
1.2.5 動態源解析方法進展 21
第2章 單顆粒質譜技術的發展與設計 24
2.1 單顆粒質譜技術發展概況 24
2.1.1 *近國際前沿進展 30
2.1.2 國產化進展 30
2.1.3 小結與展望 32
2.2 單顆粒質譜儀的設計 34
2.2.1 基本設計思路 35
2.2.2 真空進樣 36
2.2.3 顆粒觸發和測徑 40
2.2.4 離子化 42
2.2.5 質量分析器 46
2.2.6 檢測器 47
2.2.7 小結與展望 49
2.3 單顆粒質譜技術*新發展狀態 50
2.3.1 顆粒進樣濃縮 50
2.3.2 寬粒徑范圍的進樣技術 52
2.3.3 分辨率提升 56
2.3.4 動態范圍的提升 59
2.3.5 生物氣溶膠檢測 60
2.3.6 單顆粒氣溶膠質譜聯用技術 64
第3章 基于單顆粒質譜的動態源解析原理及方法 67
3.1 基礎數據特征及分析應用 67
3.1.1 基礎數據結構 67
3.1.2 數據轉化 70
3.1.3 數據分析處理 75
3.1.4 數據應用 80
3.2 單顆粒質譜動態來源解析方法概要 81
3.2.1 單顆粒質譜動態來源解析的背景 81
3.2.2 單顆粒質譜動態來源解析的方法基礎 83
3.2.3 單顆粒質譜動態源解析技術概述 91
3.3 源樣品采集與分析 93
3.3.1 PM2.5 源類識別 93
3.3.2 PM2.5 主要排放源類確定 93
3.3.3 譜庫建立原則 93
3.3.4 樣品采集 94
3.3.5 樣品分析 95
3.4 源成分譜庫構建 96
3.4.1 源譜數據規整 97
3.4.2 源譜數據分類 97
3.4.3 源譜數據修正 97
3.4.4 源譜有效性評估及測試 97
3.5 環境空氣受體監測 106
3.5. 監測點位布設 106
3.5. 儀器監測環境 106
3.5. 監測項目 107
3.5. 監測周期 107
3.5. 質量控制 107
3.6 顆粒物在線源解析 109
3.6.1 示蹤離子法 109
3.6.2 相似度法 109
3.6.3 其他源解析方法 111
第4章 動態來源解析應用案例 114
4.1 污染應急及過程成因分析 115
4.1.1 單點污染成因分析 115
4.1.2 區域污染成因分析 119
4.1.3 特殊事件分析 132
4.2 重大活動保障及管控措施評估 147
4.2.1 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效果評估專報 147
4.2.2 G20 峰會空氣質量保障 170
4.3 突發應急事故監測 181
4.3.1 實驗觀測與數據分析 182
4.3.2 結果與討論 183
4.3.3 結論 184
4.4 異常點位追因溯源 185
4.4.1 在線監測 185
4.4.2 數據分析 186
4.4.3 結論 187
4.5 固定點位的長期監測和評估 187
4.5.1 近六年廣州市監測站國控點年度源解析結果 188
4.5.2 近六年廣州市4 站點年度源解析結果對比 189
第5章 基于單顆粒質譜的國內大氣環境研究進展 191
5.1 混合狀態的研究 192
5.2 基礎觀測研究 197
5.3 污染形成機制研究 199
5.3.1 含草酸顆粒的研究 199
5.3.2 含有機胺顆粒的研究 202
5.3.3 含碳顆粒的研究 204
5.3.4 含金屬顆粒和海洋氣溶膠顆粒的研究 206
5.4 重污染過程研究 207
5.4.1 京津冀地區 208
5.4.2 長三角地區 210
5.4.3 珠三角地區 212
5.4.4 其他地區 214
5.5 本章小結 216
第6章 動態來源解析展望 217
6.1 顆粒物質量及化學組分濃度在線分析儀器 217
6.1.1 顆粒物質量濃度 217
6.1.2 碳組分分析 217
6.1.3 元素分析 218
6.1.4 離子分析 219
6.2 來源解析受體模型進展 220
6.2. 傳統受體模型法的原理及面臨的挑戰 220
6.2. 新型受體模型的發展 221
6.2. 單顆粒質譜的定量化 225
6.2. 完整的集成數據平臺 225
6.2. 精細化來源解析 225
6.2. 二次來源解析 226
6.2. 多模型的耦合連用 226
參考文獻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