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與灰燼:核災難的歷史(全球六大核災難的驚天恐怖)萬有引力書系 浦洛基作品集
定 價:¥88
中 教 價:¥52.80 (6.00折)
庫 存 數(shù): 1
發(fā)生在切爾諾貝利的故事,只會發(fā)生在切爾諾貝利嗎?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講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繼《切爾諾貝利》之后,再度審視核能源問題,試圖從歷史上六起標志性的核事故中尋找核災難的根源。他以細致嚴謹?shù)恼{(diào)查,分析了六起事故的技術(shù)和人為因素;以文學化的筆調(diào),再現(xiàn)了驚心動魄的災難過程;以史學家的關(guān)懷,將事故中的各色人物置于歷史情境中予以觀照,展現(xiàn)了政府、核工業(yè)從業(yè)者、媒體和民眾在輻射陰云籠罩下的種種情態(tài);更以學者的敏銳,探尋事故之外,真正值得關(guān)注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因素。
[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著
哈佛大學歷史系烏克蘭史米哈伊洛·赫魯舍夫斯基講席教授、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專攻東歐思想、文化、國際關(guān)系史,著有《大國的崩潰:蘇聯(lián)解體的臺前幕后》《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等十余部專著,獲獎眾多,包括非虛構(gòu)類兩大標桿獎項萊昂內(nèi)爾·蓋爾伯獎與貝利·吉福德獎,以及俄羅斯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獎項普希金圖書獎,他也是唯一兩獲普希金圖書獎的獲獎者。
李雯露、王梓誠譯
李雯露,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譯研究與實踐、科技翻譯史、對外傳播研究。
王梓誠,自由譯者,曾任英漢大詞典編纂處編輯。
輻射影響和測量的注解
前言:盜火
第一章 白色塵埃:比基尼環(huán)礁
第二章 北極奇光:克什特姆
第三章 英倫烈火:溫茨凱爾
第四章 和平之核:三里島
第五章 末日災星:切爾諾貝利
第六章 核子海嘯:福島
后記:未來會怎樣?
致謝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