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些優秀的作家將笑話匯編成冊,命名為“笑史”。民國初年,小說家、評論家和插畫家開始創作暗含政治諷刺的幽默寓言。但久而久之,這種政治和文化討論逐漸蛻變成一種互相謾罵;在大眾出版業還出現了一些滑稽戲演員的追隨者,更是助長了一種惡作劇和滑稽的風尚。在文化精英們看來,這些關于“笑”的種種表達太具有冒犯性,于是決定改革公共話語模式,倡導一種替代性的笑話形式,即幽默。
從1890年代到1930年代,中國人對“有趣”的思考和談論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作者將關于“笑”的文化表達分成五種:玩笑、游戲、詬罵、滑稽和幽默,揭示了這一時代日常生活中的喜劇特質。本書不僅呈現了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為我們所忽視的面向,而且揭示了其對當下中國喜劇語言的持久影響,并幫助我們理解幽默是如何作為人類文化一部分的。
本書獲2017年列文森獎。
雷勤風(Christopher Rea),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史。著有《中國電影經典,1922—1949》(Chinese Film Classics, 1922-1949),合著有《研究的方法:如何找到對你和世界都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合譯有錢鍾書《人獸鬼》、 [明] 張應俞《杜騙新書》等。
譯者 許暉林,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著有《當黃河泛濫時:二十世紀初中國文學中的水利工程與民族建構》(When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Water, Technology, and Nation-Building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研究興趣包括明清小說、明清文化史、視覺及物質研究與生態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