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巴黎會議前夕,中國承諾2030年左右實現碳達峰,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一般性辯論時宣布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與碳中和不是簡單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問題,而是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結構全面綠色轉型的問題。因此要引導雙碳目標切實落實到各行各業甚至是每個人的實際行動中來。思想引導行動,理論指導實踐,這本《碳中和全民科普指南》就是為此準備的。
能源革命是 2014 年國家提出來的,在提出能源革命以后,2020 年又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和碳中和就是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把能源革命往哪走具體化了。先要做到碳達峰,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總量達到峰值,然后再進一步降低,我們 2060 年前要實現碳中和,也就是排放的二氧化碳,我們自己能有能力把它全吸收掉,這樣就實現了凈零排放,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為零,這叫碳中和。
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
實現碳達峰是為了應對當前的氣候變化,因為當前的氣候變化已經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活、生產和生存。它的內涵還是很豐富的,所以如果要想把這個問題真正理解清楚,大家可能需要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把概念搞清楚,才能將這樣一個重要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自覺。
宇如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
與 20 世紀 80 年代相比,北冰洋夏季海冰的面積減少了 40%,目前北冰洋的海冰面積也是過去 1000 年以來最小的……19 世紀后期以來的增暖趕上了之前 1000 年才會有的程度,這是非常異常的。
翟盤茂(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科學認識氣候、主動適應氣候、努力保護氣候,對美麗中國建設和全球氣候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巢清塵(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國家碳中和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天氣網是中國氣象局面向社會和公眾、以公益性為基礎的氣象服務門戶網站,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天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具體開發、運行及維護。中國天氣網秉承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以傳播氣象信息、服務防災減災為核心職責,集成中國氣象局下屬各業務部門的最新業務服務產品和資訊。
騰訊碳中和實驗室是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而設立的,期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利用數字手段助力社會和各行業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