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筑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顯著的空間屬性與公共屬性,使得它們總是處在公眾的目光注視之下。正因如此,歷史建筑在保護與修繕方面始終面臨著諸多難題。日本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始于近代化之初的拆毀和破壞。大量歷史建筑的急速消失,催生了人們心中的保護意識。從古老的寺院與神社,到作為城市象征的城堡與近代建筑,再到構筑了日常生活的民居與傳統街區,對歷史建筑的評判標準在探索中不斷變化,保護對象隨之變得多元。百余年來,以此為基礎,日本完成了大量關于歷史建筑修繕與傳統景觀維護的實踐。本書聚焦日本建立歷史建筑相關保護制度的過程,并嘗試以復原為焦點,回顧關于歷史建筑公共價值的討論。在保護歷史建筑時,如何令“歷史文化價值”“建筑藝術價值”“實用經濟價值”達到平衡,是至今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