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醫的傳播與轉型
北京協和醫學院早期的中藥研究 張大慶/3
科學中藥:中藥對西醫的調適 劉士永/15
解剖學與民國時期的中醫學 牛亞華/34
其命維新: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中醫進修學校的中醫科學化 賴立里/44
17世紀歐洲對針灸的初識與想象:以威廉·瑞恩《論針灸》為中心 張樹劍/55
馬禮遜《華英字典》中中醫詞語譯釋考察 余靜斐 鄭洪/77
第二篇醫學的教育與行政
北京協和醫學堂與中國西醫學教育的發展(1906~1916) 崔軍鋒 張紹鑒/99
協和醫學院與近代中國衛生行政的轉型 杜麗紅 胡震鴻/126
北洋醫學堂沿革考辨 賈江溶 翟海魂/147
顧臨研究 王勇/161
民國時期醫派紛爭的原因及影響 夏媛媛/174
第三篇學科的創立與發展
戰時營養保障體系的建立與中國營養學的建制化(1937~1945) 王公 楊艦/185
中國生化巨人的起步:吳憲與Folin-Wu法的發明 杜海琳 谷曉陽/203
從ROD到CKD-MBD:腎性骨營養不良疾病命名的歷史沿革 李乃適 夏維波 周學瀛/217
教育、臨床與科研相結合: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產科學早期發展史(1919~1942) 吳苗/225
中國近代藥學教育的發展 王海燕 程偉/241
第四篇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鼠疫”概念的形成及其知識史意義 余新忠 田宇/251
日本防治血吸蟲病醫學代表團來華始末 顏宜葳/270
讓公眾理解醫學:比較人痘與牛痘接種本土化的歷史 蘇靜靜/301
醫學知識的發展與防疫方式的變遷:疫病傳播理論與口罩使用的選擇 劉春燕 張勇安/315
飼育的政治:近代日本的狂犬病防疫與人狗關系的形塑 黃永遠/335
清末東北鼠疫鐵路防疫中的等級與階層 袁海燕 陳琦/358
第五篇醫學的書寫與觀看
美國駐朝鮮公使安連筆下19世紀朝鮮的生態環境與醫藥衛生——以《海關醫報》為中心 高晞/373
衛生(健康)與近代中國現代性:以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 楊祥銀/390
醫療、法律與地方社會:民國時期“劉梁醫訟案”再探 姬凌輝/405
1959年全國急性傳染病學術會議的歷史考察 馬金生/440
針灸在英國的本土化與文化思潮動因(20世紀70~80年代) 楊頤/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