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正義觀的文本解讀與當代建構
定 價:¥88
中 教 價:¥52.80 (6.00折)
庫 存 數: 1
本書從融通主客體價值“關系”的角度,闡明了馬克思正義觀研究的價值論視域,分析了馬克思正義觀的邏輯起點與價值主體;通過考察價值主體在對象性關系中的現實處境及正義要求,闡發了馬克思正義觀的主要內容及其邏輯演進,論述了馬克思正義觀的邏輯歸宿與價值境界。
溫泉,1988年生,中 員, 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博士后,現為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參與 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項,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兩項,在《南京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獲得2016年 研究生院 博士畢業論文、2019年第十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比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組一等獎等獎勵。
緒論 馬克思正義觀的研究成果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三)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五)基本思路和邏輯結構
一 馬克思正義觀建構的價值論語境
(一)作為價值關系的正義問題
1.“善與惡”道德價值關系中的應得正義
2.“權利與義務”自然法中的規范正義
(二)價值主體對正義價值的多維塑造
1.價值主體與正義問題的相遇
2.多元主體對正義價值秩序的拓展與共建
(三)價值評價與正義之間的時代張力
1.正義標準與社會物質生產方式緊密相連
2.正義評價兼具現實合理性與歷史合理性
二 馬克思正義觀的邏輯起點與價值主體
(一)“現實的個人”對社會正義的本質規定
1.“抽象的人”導致正義主體與客體的分離
2.“現實的個人”確證正義價值的對立統一
(二)無產階級對社會正義的現實推動
1.雇傭勞動關系中的正義主體及其訴求
2.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推動馬克思的“正義事業”
(三)社會有機體對正義制度的結構性評判
1.正義框架的社會文化設定
2.正義認同模式的社會歷史生成
三 馬克思正義觀的理論內涵與價值關系
(一)正義的“人對自然占有關系”維度
1.異化勞動中人對自然的喪失與自然界的被剝奪
2.生態正義問題根源于剝削性的社會關系
(二)正義的主體際性內涵
1.“人格化的資本”與“資本的附屬物”的價值關系
2.社會交往中的勞資對立及階級對抗
(三)正義的社會實踐品格
1.社會實踐推動正義的歷史變革
2.社會分工構成正義實現的“雙刃劍”
四 馬克思正義觀的邏輯演進與價值批判
(一)對自由主義形式正義觀的批判
1.自由主義正義觀的“利己主義”價值立場
2.自由主義正義觀的私有制前提
(二)對資產階級永恒正義觀的批判
1.永恒正義觀的意識形態本質及其社會統治
2.資產階級利益泛化的全球統治
(三)對庸俗社會主義分配正義觀的駁斥
1.分配正義觀的經濟領域局限
2.分配正義觀的社會改良危害
五 馬克思正義觀的邏輯歸宿與價值境界
(一)馬克思正義觀的價值標準
1.“應得”的價值判斷
2.“共產主義”的價值關懷
(二)馬克思正義觀的價值境界
1.正義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求
2.正義與自由人的聯合體創立
(三)馬克思正義觀的解放旨趣
1.資產階級的正義與政治解放
2.階級對立的消失與人的解放
結語 馬克思正義觀研究的時代敞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