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集》五卷,為南宋著名學者胡宏文集,為胡氏季子胡大時所編。全集有詩一卷,為其平生詩作雜詠,大體能見其平生志向,如其《寵辱》一詩,“消磨利欲十分盡,免得臨機剖判難”;《書》一卷,可見其平生交游,及其自強不息、窮理致用的治學主張;雜文一卷,其中《中興業》八篇反應其在政治上關心國家興衰、民生吏治的政治主張;《皇王大紀論》一卷,從《洪荒訛真》到《孟子辟楊墨》近八十篇,從天地鴻蒙初判、女媧補天,評述到商鞅變法,其史學觀頗有見地;學術論著一卷,為其對《周易》《論語》《孟子》三部經書中重要名詞的個人經解。此文集現僅有清鈔本傳世。此書前有中華書局吳仁華先生校點的《胡宏集》,是以四庫本為底本,以陸氏鈔本、三卷清鈔本為校本。此次校點,以清代蕭山陸香圃三間草堂鈔五卷本為底本,以四庫本、清無名氏三卷鈔本為校本,本次除從底本與校本方面換個角度對此書進行整理外,亦糾正部分此前整理本的斷章句讀錯誤。校點者王玉德、班龍門。
胡子知言,宋胡宏撰。此書是胡宏(1105—1161)的主要學術著作。現存的《知言》包括兩部分,一為《知言》的正本,一為南宋學者朱熹輯錄的《胡子知言疑義》。按照明代學者程敏政《胡子知言跋》的記載及現存各種版本《知言》的內容,可見《胡子知言疑義》所摘引的胡宏語錄,皆不復見于《知言》正本,而這些被朱熹刪節并多加非難的見解、正是胡宏哲學、教育思想中極具特色的內容。《知言》全書采用隨筆札記的形式,輯錄了胡宏歷年講學的言論,體例近似于《論語》,但行文中很少有師生問答的對話,多為胡宏一人的語錄。該書是胡宏教育思想最完整、系統的記錄,也記存了胡宏的政治、哲學、倫理、史學等觀點,是研究胡宏學術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據《儒藏》首次對此書進行校點整理,以《粵雅堂叢書》本為底本,以嘉靖本、四庫本、復性書院本、子書本為底本。校點者楊柱才。
胡宏【撰】【南宋】
————————————————————
胡宏
王玉德、班龍門、楊柱才【校點】【中國】【現當代】
————————————————————
王玉德,歷史學博士,師從張舜徽教授和章開沅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學術帶頭人,從事歷史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現任華中師范大學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班龍門,曾協助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參與校點《經籍訪古志》一書。
楊柱才,江西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實體性機構,主要負責國家級重大工程出版規劃項目《儒藏》的編纂工作。
胡宏【撰】【南宋】
————————————————————
胡宏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中國】【現當代】
————————————————————
胡宏,南宋學者。其父胡安國,曾中探花,人稱武夷先生,《宋史》立傳,《宋元學案》中有《武夷學案》,明正統間從祀孔廟。胡宏家學淵源,本人又師從楊時等名儒,講學授徒。
王玉德,歷史學博士,師從張舜徽教授和章開沅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學術帶頭人,從事歷史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現任華中師范大學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班龍門,曾協助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參與校點《經籍訪古志》一書。
楊柱才,江西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實體性機構,主要負責國家級重大工程出版規劃項目《儒藏》的編纂工作。
五峰集
校點説明
五峰胡先生文集序
五峰胡先生文集卷第一
古詩
題上峰寺
送友人歸荊南
簡彪漢明
西林寺廓然堂有懷
和江子玉二首
圃景大吟呈伯氏
寄題向伯元敦止堂
雲月
南山即事
題楊氏猗猗閣795
蒼天
碧泉興作,即事有感,因續魏武之詩
題談氏濯纓亭
觀建安七子詩
小圃將成
送璉老
水心亭
同伯氏還鄉
桃源行
獨坐
律詩
梅花呈孫奇父諸公
題友人養素軒
春日郊行
和韓叔夏碧泉
題法輪寺
郭氏嘉山亭
湘中館
和范公授
紫蓋峰前作小圃,日親圃事,情見乎辭,呈伯氏兼簡彥達先生
和伯氏
木石
碧泉九日有感
吳承遠譏登山
和王師中
和人
謁虞帝祠
別吳衛道
別全當可
書院即事
碧泉獨步
雙井詠水仙有‘妃子塵襪盈盈,體素傾城’之文。予作臺種此花,當天寒風冽,草木萎盡,而孤根獨秀,不畏霜雪,時有異香來襲襟袖,超然意適,若與善人君子處而與之俱化,乃知雙井未嘗得水仙真趣也。輒成四十字爲之刷恥,所病詞不能達,諸君一笑
示二子
泉上
五峰亭
挽孫奇父
絶句
寵辱
讀王國風
蠶食
春事
和伯氏
漁子
贈人
次劉子駒韻
念良朋之難得,歎俗學之失真,因成二絶
陳平
項王
韓信
中秋對月憶伯仲
日照圃中
碧泉書院偶書花木,所有七首
和僧二首
四月八日示澄照大師
偶書
和馬大夫闢佛五首
和僧碧泉三首
和伯氏聞雁
朱元晦寄詩劉共父,有風藉溪先生之意,詞甚妙而意未員,因作絶句三首
和劉子駒存存室
靡草
雨急
披襟
書懷四首
憶伯氏三首
偶書四首
題齊雲閣
張良
實弟以詩來督作會,又因太原姪寄聲欲作不速,此文人狂客所爲,非素所望也。今以五絶奉寄,雖小阻高興,若能從而繹之,則有味矣
五峰胡先生文集卷第二
書
上光堯皇帝書
與秦會之書
與吳元忠四首
與明應仲書
與高抑崇書
與曾吉甫書三首
與劉信叔書五首
與元仲兄書二首
與陳應之書
與樊茂實書
與汪聖錫書
與沈元簡書
與向伯元書
與丁提刑書
與黃繼道書
與柳允升書
與張欽夫書
與彪德美書
與孫正孺書
與談子立書
與毛舜舉書
五峰胡先生文集卷第三
雜文
邵州學記
復齋記
有本亭記
不息齋記
程子雅言前序
程子雅言後序
周子通書序
橫渠正蒙序
皇王大紀序
向侍郎行狀
劉開州墓表
趙監廟墓表
彪君墓志銘
譚知禮哀詞
題呂與叔中庸解
題司馬傅公帖
題劉忠肅公帖
題孫判監奏稿
題張欽夫希顔録
題大學
題祖妣志銘
被召申省劄子
求仁説
祭楊子川文
祭趙仲禮文
祭表兄范伯達文
祭范元作文
文定書堂上梁文
碧泉書院上梁文
論史
太公
劉項
韓彭
黥布
景帝
晁錯
周亞夫
唐太宗
中興業
易俗
官賢
屯田
軍政
定計
知人
罷監司
整師旅
五峰胡先生文集卷第四
皇王大紀論
鴻荒訛真
書傳散失
帝王別姓
開闢紀年
皇帝王霸
宮聲玄妙
女媧補天
西方傑戎
九黎亂教
姜嫄生稷
二女嬪虞
帝堯知人
六宗之説
九河之跡
后稷祭天
鼎象百物
千八百國
寅賓出日
舜禹避政
舜封有庳
五帝無裔
馬遷封禪
伊尹放太甲
舜禹崩葬
大禹菲惡
啓湯孥戮
夏商之事
少康中興
伊尹幡然
成湯征伐
成湯改元
史記謬妄
禹滅三苗
五帝北極
盤庚三篇
天子服喪
傳禪經權
文王受命
伯夷叔齊讓國
詩始周南
文武事跡
葬朽骨負暍者
武王事紂
觀兵之説
揖讓征伐
商周建正
周公東征
封唐叔虞
鴟鴞喻成王
多方文失次
周禮祀冕
周禮禮樂
極論周禮
周禮五官
流宥五刑
載書之敘
成王將崩
即位禮服
建國井田
祭祀郊社
宿衛兵法
徐偃仁義
送死禮文
呂刑五虐
昭王南征
文侯之命
齊用豎貂
管仲相齊
齊桓公卒
魯會楚嬰齊
魯立武宮
楚殺追舒
實沈臺鮐
魯立煬宮
天産地産
周易成書
叔孫州仇
孔子去魯
孔子攝相事
楚子軫卒
子貢見太宰嚭
商鞅變法
孟子闢楊墨
五峰胡先生文集卷五
易外傳
語指南
釋疑孟
性
辯
舜
仲子
責善
仕
霸
德
師
伐燕
理
王
卿
學
附録
元許有壬五峰文集後序
胡子知言
校點説明
胡子知言序
胡子知言卷第一
天命
修身
陰陽
胡子知言卷第二
好惡
往來
仲尼
胡子知言卷第三
文王
事物
紛華
胡子知言卷第四
一氣
義理
大學
胡子知言卷第五
復義
漢文
胡子知言卷第六
中原
胡子知言疑義
胡子知言附録
朱子語
跋五峰詩
國史本傳
程敏政跋
伍崇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