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思,記錄作者在真、性、心、我、人、修、道、陽明、家等方面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功,是偏重于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的實效功用,包含領導、經營、管理、團隊、工作、溝通、問題、培訓、工作等幾個方面;第三部分是悟,是作者對一些人生命題的分析;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所寫的一些小詩和雜文。
本書是作者在對生活進行觀察、思考后,通過簡練的文字展現其對管理實踐的思考,將多年的管理心得分享給讀者,使更多人能夠領悟到工作和生命中的內涵。
作者作為企業管理研究學者、職業培訓師、高級行政管理師,職業生涯橫跨多個領域,其正是將自己的豐富閱歷、人生思考、工作心得等相結合,才有了本書中的修行心得,其內容深度和高度必然超塵拔俗。
從內心哲思到實踐規律,無一不是人生的積淀。大道至簡,不同于長篇大論和泛泛而談,書中的語言簡潔精悍,以格言、短句的形式講述一個個質樸的哲學道理及處世規則,揭示事物的本質,語言樸素,卻能直抵人心。
自序
我是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或者叫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所謂悲觀,是指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有沒有意義,又有什么意義?對這個大問題我是偏悲觀的。在我看來,人類和所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乃至萬事萬物一樣,終究要消亡,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是有生命周期的,當極限來臨時,我們所謂的文明史、科技史,所有曾經存在過的事物,所有曾經在這個星球上生活過的人,其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將歸于沉寂,仿佛從未來過;就個體而言,再輝煌的朝代、再偉大的企業都會消失,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被三代以后的人銘記。我們每個人活著的意義無非四個字:承上啟下,對上一輩好好孝敬、養老送終,對下一輩好好培養、教育成人,對上對下盡職盡責,傳宗接代,人類物種也因此得以繁衍,就算對得起來這世上走這一回了。
但是,這并不等于消極處世。相反,在看清這悲觀的一切之后,我們才有更深刻的領悟要好好完成來這世上走一回的任務可不是那么簡單。若再對自己有點要求,可能還要花上終生的精神力氣,在每個人生的拐角處,在每個具體的塵事中,都要修行自省,砥礪前行,積極作為。此時,大的悲觀可退至底色,讓我們冷靜、理性、悲憫,而在切實的生活里面,則充滿通透豁達的樂觀精神,每事斟酌,每日精進,力求完美,不敢稍有懈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世界本是客觀理性的存在,需要冷靜地觀察和思考,但人心卻是有溫度的,我們看世界的眼光應該是熱切善良的,溫暖而慈悲,所謂看透冰冷的世界,保持溫暖的心,這是我的處世哲學。保持菩提心、出離心,以出世的態度去做入世的事情,也算又一層面的陰陽之道吧!
十余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在做這樣的反思剖析。遍及全國各地的游學,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職業經歷,尤其是在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身兼多家公司、機構的培訓顧問,極大拓寬了認知邊界,諸多人與事,使我有機緣悟得內觀自省的妙法、養成提煉總結的習慣,隨手記錄下來居然有了十多萬字。因為都是來自親身實踐的思考,也就有了接地氣的實用功效,每與好友分享竟得謬贊,用于各類課堂也頗獲好評,而我自己的企業管理實踐則完全照此奉行,雖未得驚天偉業,卻也成就了多家企業、幫助了他人,于是在諸友人攛掇下竟有結集成書的沖動,讓更多人受益便成了我不揣淺薄的動力。
越是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高層,越是常處傳道解惑的講臺之上,越是發現自己的無知。最好的消除未知恐懼之法,自然是讀書。我很慶幸擁有隨時脫離俗務捧起書本的能力。閱讀帶給我無窮無盡的精神豐盈和生活樂趣,其中對傳統原典的反復誦讀,確實有助于思維高度的提升。更慶幸的是,我又有如此豐富的企業經營管理的活生生的案例去印證、體悟圣人之道。
大道至簡,悟者自悟。圣人述而不作,我深以為然,因為很多實證功德只能由個體用心體悟,再好的表達技巧一說出來就不是那個味了,即所謂道非道。所以,在授課時我是比較饒舌的一個,總怕想表達的道理被人誤解,總提醒聽者務必完整吸收而靈活運用,不至于落得窠臼,甚至于常有講話出門不認之語,實在是世事紛雜而言語蒼白,文字更是如此。故雖斗膽結集,但我堅持用格言體,不作論證鋪陳,只愿同道悟者自得,隨緣而識。
因是格言體,自不必過于謀篇布局,看官隨手翻閱,依文章順序讀來亦可,倒讀亦可,隨意尋章摘句亦可,均應各有所得。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章為思,記錄本人在真、性、心、我、人、修、道、陽明、愛等方面的思考;第二章是悟,是我對一些人生命題的靈感頓悟,包括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所寫的一些小詩,由于概括性強,不便于細分主題,就統歸于此。我并不懂韻律,小詩純粹是當時隨心信筆,重在表意,格律上類似打油;第三章是行,是我在不同企業、不同階段為當時面臨的實際問題而寫的實用性文字,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理論功底,但均有很強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行動的總結吧,可供讀者諸君參考;第四章功則是基于以上的思、悟、行總結出來的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的實效功用。在我看來,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包括企業經營管理在內的所有社會活動中都是一體貫通的,企業管理也是我將學習與思考付諸實踐的主陣地,二者互為比照、相得益彰,做企業的朋友可重點閱讀此章,包含領導、經營、管理、團隊、工作、溝通、問題、培訓、工作等方面。第一章和第二章屬知,第三章、第四章屬行,知行本屬一體,以上劃分也并不絕對,為求章節有個大致的邏輯,個別地方可能還有重疊,讀來相互對照也是一樂吧。
因為畢竟是一本書,是需要花時間翻翻的,這本書本身也是因讀書而寫的,所以我還是愿意再費筆墨聊聊讀書。其一,有些書是不能帶功利心去讀的。不是說你從書上學到了一個什么東西,馬上就去用它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你只管去讀好了,甚至都不一定想為什么要讀,書中的營養自會沁入你的靈魂,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往真善美的方向塑造你的人格,正如你給一棵樹苗澆水,你不能說哪一滴水給了哪片葉子。等到有一天你遇到了個啥事,或偶然靈光一現,某本書里的某句某段就給你點了一盞燈、指了一條路,讓你豁然開朗,讓你無比輕快,甚至原來重如磐石的事突然變成小菜一碟了,而你并不知道是哪本書哪句話的功效,這時你又何必要知道呢?其二,我覺得,年輕人每天應至少保持一小時的閱讀,這樣日積月累,在關鍵時刻,這些東西總有一天能幫到你,進可建功立業,退可修身養性。讀書明理不一定讓你飛黃騰達,但可以讓你在任何情況下擁有一顆平靜的心。其三,我建議諸君多讀原典,給心靈注入源頭活水。從經典古籍中汲取智慧,用于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企業經營管理照樣可行,因為企業的發展本質上還是人的發展,經典原典正是教人做人的學問。
多年來我經常遇到這樣的疑問:你講的道理我都認,但你不教方法我怎么做?我只能笑笑。你認,你何曾認了?頂多是對別人百折千回、歷經磨難得來的領悟表示同意而已,又何須你來同意?唯有用心體悟、全心踐行,才能心生萬法。機械地、迷信地、懶惰地希望有一些照搬照抄的操作方法備用,迷戀術而忘卻道,實在是膚淺。沒有道統御的術,最終也難免流于表面而不得長久,甚至會走上歧途。所以,我們還是把修道作為共同話題吧,寧愿空一點,但也會更開闊一些。修得慧眼,自能看清更多人間世相。但話說回來,在實際的顧問培訓實踐中,我還是以大量的案例實操投喂,畢竟人們的現實渴求不能不顧。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一直以熱切的目光關注我、鼓勵支持我出版此書并為之付出心血的凌龍兄,他是一個才華橫溢、性格耿直的西北漢子,對人生、對企業管理皆有非常精到的理解,是他不斷地鼓勵和鞭策,才使我鼓起勇氣把多年積攢的這點家底拿出來示人。在此過程中刀削斧砍,不斷刪改,就如再次回顧并反省了自己的人生。同時,也要感謝我各個職業階段所有的同事、朋友、客戶、合作者和競爭對手,是他們無數次的對談、爭吵和指正,要么與我共同完成任務,要么設置一些障礙阻止我達成某個目標,讓我得以置身于或暢快淋漓或漩渦泥潭的各類場景中,從而產生了無數靈感,才有了這些苦思冥想的點滴所得。他們給我帶來的解決各類問題的巨大智慧支撐和了悟人生的快感,讓我每每津津自喜而自認此生值得,讓我覺得人有頭腦、有思想地活著真好,一切的艱難困苦都不在話下,仿佛人生只剩下了享受。
最后,我要把這本浸透了幾十年心血的書,獻給我慈愛的母親和親愛的妻兒。
朱巨露
2022 年 6 月 28 日于上海
朱巨露
企業管理研究學者、職業培訓師、高級行政管理師。長期致力于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研究企業管理和領導力訓練,注重管理者的自我修為和精神引領,強調以道御術。職業生涯橫跨多個領域,曾多年在大型企業擔任高管,現任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聯席總裁。多年來,他秉持培訓師必須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須做培訓師的理念,知行合一,努力將研究成果放在實踐中加以實施驗證,又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研究成果。他獨立開發的全員CEO企業運作模式,幫助眾多企業顯著提高了組織效能,獲得了良好的經營效益。
目錄
第一章 思
真
性
心
我
人?
修?
道
陽明
愛
第二章 悟
第三章 行
陽明心學是立功實干之學
改變工作模式
發揮潛能,不斷學習,取得成就
做真正的領導者
洗腦·有效勞動·挖掘潛能
時代永遠在獎勵解決問題的擺渡人
讓下屬承擔起責任
加強總部管理,支持業績達標
論行政工作十大關系
融合管理:與高管的交談
關于忙
關于會議、團隊、審批流程
關于兩級管理
關于培訓
關于達成共識
關于事業部制
莫孤獨,要慎獨?
高管行為建議
給下屬
全員 CEO運作模式要點
第四章 功
領導
經營?
管理
團隊
溝通
問題
培訓
工作
編后記? 大珠小珠落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