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詞全集注評
前 言
一、蘇軾生平遭際與政治思想略說
在群星燦爛的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蘇軾無疑是一個少有的天才和全才式的巨星。他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諸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散文方面號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奠定了宋詩的基本特點,其詞有開派之功,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四大家,其所畫古槎枯木被后人稱為玉局法。但他千余年來對中國人的影響與滋養,卻絕不止于文學藝術,還在于其學養、思想、政治品德等所構成的人格魅力,古往今來,海內外的人們都崇敬熱愛他,構成了曠世稀有的蘇東坡現象。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活了六十六歲。他經歷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這期間風云變幻,事態紛呈,然而決定他一生命運乃至整個北宋王朝命運的,卻是熙寧變法和元祐更化。正是這二者使他九死一生,倒霉了一輩子,也使北宋王朝在黨爭中先禍人,后禍國,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
二、蘇軾詞中的百味人生
如前所述,是蘇軾在宋代詞壇開創了豪放派,其功甚偉。但在當時不僅缺乏嗣響,而且菲薄指摘者居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和當時的思想潮流與藝術潮流有關。北宋詞壇還是婉約派的天下,守詞別是一家之見者自然驚詫莫名。況且北宋承平百年,君臣宴安,社會風氣亦為之軟化,朝野上下對綺麗之音耳熟能詳,難以接納鏗鏜鞳之聲,無人嗣響就成為必然。
人易俗難,俗移人易。及至靖康禍起,風柔沙軟遂為怒濤咆哮所替代,蘇軾開創的豪放詞才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不僅心存抗金浩然之氣者如李綱、趙鼎、陳東、張元幹、岳飛等引東坡為同調,即是主詞別是一家者如李易安、慣寫婉約詞者如向子、葉夢得、朱敦儒等等,亦轉而寫豪放詞。而在理論上首肯這一轉變的,還是與李清照同時,由北宋入南宋的理學名儒胡寅,他對退江北所作(婉約詞)于后,而進江南所作(豪放詞)于前的向子的《酒邊詞》非常欣賞,在其《向薌林酒邊集后序》中說:詞曲者……唐人為之最工。柳耆卿后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以詞史的眼光,在充分肯定柳詞的同時,又對蘇詞作出極高評價的,讀者可從中看出時代潮流與思想潮流對詞風演變的影響。
況且若論東坡詞,亦決非豪放所能概其全,婉約、清雄、曠達等等兼而有之,可說是詞備眾體。總覽坡詞,則如參天大樹,宜面面觀而不宜旁睨斜視;縱覽坡詞,則又如江河奔涌,宜溯源追流而不宜截梢取末。否則見仁見智,則難免南轅北轍。現存坡詞342首,可編年者311首,幾乎為坡詞十分之九。若以編年而論,則其源流燦然,嬗替繁衍之跡明晰,含納吐棄之態自見,其間之心光、心聲、性情亦在,從中可鑒東坡體味中的百味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