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中醫康復學的概念,康復詞考,康復與健康的關系開始論述,闡明了中醫康復學的內涵與外延,及其與中醫臨床各科、中醫養生學、現代康復醫學的關系。進一步厘清了中醫康復學從遠古時期、先秦時期、秦漢魏晉時期、到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明清時期以及建國后至今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著重闡述了中醫康復學的功能觀,中醫對功能與健康及疾病關系的認識。中醫康復學的核心理論-整體功能觀的內涵,天人合一及形神合一功能觀的內容。人體不同時期的功能狀態以及人體功能水平變化的影響因素、人體功能水平與疾病的關系等。在實踐層面,本書亦介紹了人體功能的中醫康復評價,中醫康復結局評價的建立等。最后,對于中醫康復治療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包括中醫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特色與優勢及治療分論等。
目錄
緒論1
第一節概述1
第二節中醫康復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8
第一章中醫康復學的發展歷程11
第一節遠古時期的起源11
第二節中醫康復思想萌芽時期(先秦時期)14
第三節中醫康復理論奠基時期(秦漢魏晉時期)21
第四節中醫康復方法的進步時期(隋唐時期)37
第五節中醫康復方法的充實與發展時期(宋金元時期)43
第六節中醫康復思想匯總和穩定發展時期(明清)48
第七節中醫康復醫學蓬勃發展和成熟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今)58
第二章中醫康復學的功能觀63
第一節功能的內涵63
第二節構成人體功能的要素71
第三節功能障礙111
第四節中醫對功能與健康的關系的認識139
第三章中醫整體功能觀的康復思想150
第一節整體功能觀的內涵150
第二節整體功能觀的內容159
第三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調節173
第四節整體功能觀指導臨床康復188
第四章人體不同時期的功能狀態196
第一節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過程196
第二節小兒期200
第三節青少年期210
第四節中年期213
第五節婦人217
第六節老年期229
第五章人體功能水平變化的影響因素246
第一節傷病因素246
第二節增齡因素262
第三節先天稟賦因素266
第四節情志因素269
第五節生活方式因素272
第六節長期制動因素277
第七節環境因素280
第六章功能與健康288
第一節功能與壽命288
第二節功能與疾病300
第七章人體功能的中醫康復評價340
第一節人體功能的中醫康復評價原則340
第二節中醫功能評價的主要內容345
第三節中醫康復評價方法的建立372
第四節中醫康復結局評價的建立381
第八章中醫康復治療385
第一節中醫康復治療的原則385
第二節中醫康復治療的特色和優勢392
第三節中醫康復的治療手段398
參考文獻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