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年度報告面向新時期科學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結合國、內外氣候變化科研業務工作的最新進展和動態,綜合監測分析氣候系統多圈層(大氣、海洋、冰凍圈和陸面)及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的最新發展演變特征,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以期為實現全球氣候治理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相互促進、相互支持提供基礎科技支撐。
具體內容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開展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和亞洲近百年地表平均氣溫序列的監測分析,系統分析中國區域基本氣候變量(氣溫、降水、相對濕度、云量、風速、日照日數和積溫等)和高影響天氣氣候事件(高溫、強降水、區域性氣象干旱、臺風、雷暴、沙塵、梅雨等)及氣候風險指數的演變信息,分析直接影響中國氣候的季風環流系統主要成員(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亞夏季風和南亞夏季風、北極濤動等)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特征。
(2)監測全球海洋氣候系統(影響中國氣候的關鍵海域海表溫度變化信息、全球海洋熱含量和海平面變化等)的最新演變信息,綜合分析年代際自然變率信號(北大西洋年代際振蕩AMO、北太平洋年代際振蕩PDO)和關鍵年際信號(赤道中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等)。
(3)結合衛星遙感和地面觀測資料,監測分析冰凍圈系統(兩極海冰和中國海域海冰;中國關鍵積雪區積雪覆蓋率;中國代表性山地冰川物質平衡與冰川末端進退;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活動層厚度和底部溫度;青藏高原和東北地區季節凍土區最大凍結深度等)的最新變化。
(4)提供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關鍵要素,包括地表溫度、植被指數、物候變化、農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通量、土壤濕度、水體面積、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等的變化趨勢及最新狀態,以及典型區域生態氣候指標變化的信息。
(5)綜合分析太陽活動與太陽輻射、火山活動和大氣成分(主要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總量)等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的監測信息。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C1509000)首席科學家;
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科學認知"領銜作者
序 言 1
目 錄 2
摘 要
第1章 大 氣
1.1 全球和亞洲 錯誤!未定義書簽。
1.1.1 全球地表平均溫度
1.1.2 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
1.2 季風環流
1.2.1 東亞季風
1.2.2 南亞季風
1.2.3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1.2.4 北極濤動
1.3 中國氣候要素
1.3.1 地表氣溫
1.3.2 高層大氣溫度
1.3.3 降水
1.3.4 其他要素 錯誤!未定義書簽。
1.4 天氣氣候事件
1.4.1 極端事件
1.4.2 臺風
1.4.3 雷暴
1.4.4 沙塵與大氣酸沉降
1.4.5 梅雨
1.5 中國氣候風險指數
第2章 海 洋
2.1 海表溫度
2.1.1 全球海表溫度
2.1.2 關鍵海區海表溫度
2.2 海洋熱含量
2.3 海平面
第3章 冰 凍 圈
3.1 陸地冰凍圈 錯誤!未定義書簽。
3.1.1 冰川
3.1.2 凍土
3.1.3 積雪
3.2 海洋冰凍圈
3.2.1 北極海冰 錯誤!未定義書簽。
3.2.2 南極海冰 錯誤!未定義書簽。
3.2.3 渤海海冰
第4章 陸 地 生 態
4.1 地表溫度
4.2 土壤濕度
4.3 陸地植被
4.3.1 植被覆蓋
4.3.2 植物物候變化
4.3.3 農田生態系統二氧化碳通量
4.4 水資源
4.4.1 地表水資源
4.4.2 地下水
4.5 區域生態氣候
4.5.1 鄱陽湖和洞庭湖水體面積
4.5.2 青海湖水位
4.5.3 華中地區湖泊濕地面積
4.5.4 石羊河流域荒漠化
4.5.5 巖溶區石漠化
第5章 氣候變化驅動因子
5.1 太陽活動與太陽輻射
5.1.1 太陽黑子
5.1.2 太陽輻射
5.2 火山活動
5.3 大氣成分
5.3.1 溫室氣體根據
5.3.2 臭氧總量
5.3.3 氣溶膠
附錄Ⅰ 數據來源和其他背景信息
附錄Ⅱ 術 語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