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構建中國能源系統預測優化模型,分13個行業對全國和各行業的終端能源消費量及消費結構進行了中長期預測,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能源轉化過程的精確模擬實現了中長期內全國一次能源需求的預測仿真,并統籌能源供應安全和“雙碳”目標,通過超結構優化模型實現了一次能源的供給結構優化計算,給出了面向碳中和的全國一次能源多情景供需平衡方案。基于系列量化結果,本書圍繞能源行業近中期“先立”過程和中遠期“立破”接續,提出了2030年和2035年能源發展預測、2050年和2060年能源發展展望等中長期發展圖景,凝練形成中國特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步走”戰略路徑,總結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能源之路的發展特點,凝練出未來可能對能源系統具有顛覆性、重塑性的十大前沿技術,并提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共識與倡議。
第一篇 能源發展基礎
一、我國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現狀
(一)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二)2023年能源產業發展情況
(三)2023年能源科技進展綜述
(四)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規律特點
二、我國經濟社會和主要用能行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一)經濟社會主要指標
(二)主要用能行業產業規模預測
第二篇 2030年與2035年中國能源發展預測
三、終端能源消費預測
(一)全社會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和產業分布
(二)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和分品種消費趨勢
四、一次能源消費及碳排放預測
(一)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
(二)分品種一次能源消費達峰及達峰后演化趨勢
(三)“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趨勢
五、中國能源供需平衡預測推演
(一)能源總體供需平衡
(二)煤炭供需平衡
(三)油氣供需平衡
(四)電力電量供需平衡
第三篇 2050年與2060年中國能源發展展望
六、情景設置
(一)情景設置原則
(二)基準情景
(三)拓展情景一:儲能承擔多時長調峰情景
(四)拓展情景二:CCUS更大規模布局情景
七、基準情景下我國能源中長期發展展望
(一)我國能源消費中長期展望
(二)我國能源供給中長期展望
八、儲能技術更快發展情景下我國能源中長期展望
(一)我國能源消費中長期展望
(二)我國能源供給中長期展望
九、CCUS更大規模布局情景下我國能源中長期展望
(一)我國能源消費中長期展望
(二)我國能源供給中長期展望
十、三種情景下我國能源投資中長期展望
(一)能源行業投資現狀
(二)能源行業投資發展趨勢展望
十一、未來可能重塑能源系統的重大能源技術
(一)能源生產供給領域技術
(二)能源系統支撐領域技術
(三)能源終端消費領域技術
(四)能源模式創新領域技術
第四篇 煤炭產業專篇
十二、煤炭產業發展現狀
(一)煤炭消費處歷史高位,用煤結構持續優化
(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兜底保供能力顯著增強
(三)兼并重組多維推動,產業集中度穩步上升
(四)開發布局加速西移,跨區調運規模持續擴大
十三、煤炭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一)2023年煤炭供需形勢分析
(二)“十四五”煤炭生產布局及調運分析
(三)碳達峰前后煤炭生產布局和調運分析
(四)2035年前煤炭生產布局和調運分析
十四、煤炭行業中長期發展展望
(一)煤炭減量過程中生產加速向西集中
(二)減碳過程中煤炭產業轉型進程逐步加快
第五篇 煤電產業專篇
十五、煤電產業發展現狀
(一)火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占比雙降,碳排放增速放緩
(二)機組服役年限短,運行可靠性持續提升
(三)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清潔高效生產水平不斷提升
(四)火電行業經營形勢嚴峻,亟需紓困轉型
十六、煤電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一)“十四五”發展趨勢
(二)“十五五”和“十六五”發展趨勢
十七、煤電產業中長期發展展望
(一)煤電產業規模
(二)煤電功能演化
第六篇 新能源和水電產業專篇
十八、風電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二)風電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風電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十九、太陽能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現狀
(二)太陽能發電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太陽能發電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二十、水電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二)水電產業發展現狀
(二)水電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水電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第七篇 氫能、儲能和CCUS產業專篇
二十一、氫能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氫能產業發展現狀
(二)氫能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二十二、儲能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儲能產業發展現狀
(二)儲能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儲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二十三、CCUS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一)CCUS產業發展現狀
(二)CCUS產業近中期發展趨勢
(三)CCUS產業中長期發展趨勢
第八篇 共識與倡議
二十四、能源發展共識與倡議
(一)能源產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二)能源高質量發展戰略路徑
(三)能源節約優先戰略
(四)綠色低碳戰略方向
(五)能源安全底線思維
(六)能源電力主體先行
(七)零碳負碳技術兜底
(八)科技創新塑造未來
附錄:中國能源系統預測優化模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