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山東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踐,介紹了水文的重要基礎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態過程,識別流域的重要不同級別的生態斑塊系統,維持降雨-入滲-蒸發的垂向水文循環及降雨-徑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環,優化生態布局,修復流域水循環,給出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框架和流域水生態健康安全評價方法,提出了遵從河流水系的演進規律,建立水生態導向下的流域城市街巷形態,形成與河流水生態耦合共生的城市空間組織方式。
基于大量現場實測數據,通過流域保護與修復的實踐案例,為規劃設計人員進行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參考,為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在水生態領域理論與技術創新提供了借鑒。
1984.9-1988.7 華東理工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 工學學士學位
1990.9-1993.7 哈爾濱建筑大學 環境工程專業 工學碩士學位
1995.9-1998.11 哈爾濱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 工學博士學位
1998.12-2001.1 哈爾濱工業大學 環境工程 博士后
1999.7-1999.10 英國ANGLIAN水公司 國際訪問學者
2002.4-2002.10 香港科技大學,Croucher基金資助1988. 7- 1994.6 哈爾濱建筑大學 助教
1994.6-1998.7 哈爾濱建筑大學 講師
1998.7-2001.8 哈爾濱建筑大學 副教授
2001.8-2002.8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2002.4-2003.3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生導師
2003.3-2006.3 中國海洋大學 副校長
2006.4-2011.12 山東省政府僑務辦公室 主任
2012.1-今 山東省政協 副秘書長2001第一屆國際水協會(IWA)杰出青年專家獎
目錄
前言
第1章山東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1
1.1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的起點、轉向與未來1
1.1.1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演進1
1.1.2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系統性退化與治理的轉向3
1.1.3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未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6
1.1.4黃河流域人類文明新形態8
1.2區域水生態基礎設施與小清河的生態價值8
1.2.1小清河形成與功能10
1.2.2區域多功能水生態基礎設施11
1.2.3小清河的區域功能13
1.2.4修復小清河流域水生態系統,形成區域多功能水生態基礎設施14
1.3流域水生態規劃導向下徒駭河流域網絡式空間重構16
1.3.1構建流域為單元的區域規劃17
1.3.2以徒駭河流域為規劃單元構建區域規劃18
1.3.3徒駭河流域空間結構與問題19
1.3.4成立流域機構協調跨區域利益20
1.3.5構建網絡式空間結構的區域規劃框架21
1.3.6流域水生態規劃導向下的空間布局22
1.4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系統健康策略研究23
1.4.1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現狀24
1.4.2流域水文過程的人工干預與水資源利用24
1.4.3影響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26
1.4.4流域城市水環境主要問題27
1.4.5修復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系統健康策略28
1.4.6形成流域水生態新文明形態31
1.4.7大汶河流域水生態健康策略31
參考文獻32
第2章流域城市水生態空間的演進與未來44
2.1濟南古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實踐路徑44
2.1.1濟南古城共生共存的水生態景觀系統45
2.1.2水生態網絡與景觀生態規劃48
2.1.3區域水生態規劃49
2.1.4構建區域水生態基礎設施50
2.1.5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形態的構建52
2.2濟南市水生態環境現狀52
2.3濟南市水生態環境修復的路徑——利用植被水文過程實現小流域水生態修復54
2.3.1濟南市韓倉河小流域自然特征55
2.3.2韓倉河小流域水生態修復適宜性評價57
2.3.3修復韓倉河流域生態水系網絡61
2.3.4韓倉河流域植被修復64
2.4小結77
參考文獻77
第3章流域村莊生態調查與修復82
3.1村莊調查83
3.2三澗溪村水生態修復的規劃策略93
3.3結論97
參考文獻97
第4章流域城市高強度開發流域水生態環境調查與分析99
4.1起步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現狀99
4.2濟南市起步區發展規劃100
4.3大寺河流域(起步區段)水生態環境研究的意義101
4.4大寺河流域起步區地形地貌、氣象與水文102
4.4.1地形地貌102
4.4.2氣候及降雨102
4.4.3降雨特征103
4.4.4洪水特征103
4.4.5河網水系104
4.5起步區水資源現狀分析104
4.5.1年徑流量104
4.5.2地表水水源地與可供水量105
4.5.3地下水水源地106
4.5.4再生水規劃與可用水資源量106
4.5.5起步區用水量107
4.6起步區水環境現狀分析108
4.6.1水質采樣點布設與水質109
4.6.2降雨前后大寺河流域水環境水質變化113
4.6.3水環境水質月度變化情況115
4.7起步區水安全現狀分析120
4.7.1歷史洪澇災害分析120
4.7.2災害特點分析121
4.7.3大寺河河道現狀及行洪能力分析121
4.8起步區水生態現狀分析123
4.8.1流域土地利用變化123
4.8.2流域景觀格局特征126
4.8.3景觀格局脆弱度分析129
4.9小結133
參考文獻134
第5章流域城市高強度開發流域水生態健康安全評價與水生態韌性修復136
5.1大寺河流域起步區水生態健康安全評價140
5.1.1評價體系構建140
5.1.2評價指標數據獲取144
5.1.3水生態健康安全狀況評價結果155
5.1.4水生態健康安全調控及對策分析157
5.2大寺河流域起步區水生態健康安全修復模式160
5.2.1流域內雨水濕地體系構建160
5.2.2水系生態廊道構建及植物配置170
5.2.3水系生態廊道構建前后對污染物截留效果對比175
5.2.4濕地、廊道體系構建前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對比179
5.3結論180
參考文獻182
第6章流域城市街巷形態與水生態可持續186
6.1需求導向下的街巷與水系形態187
6.2專項規劃強化下的街巷形態與水文過程189
6.2.1路網規劃約束雨水徑流路徑190
6.2.2排水規劃改變水系空間走向190
6.2.3以人為本機械思維主導的城市組織范式的轉向191
6.3水生態健康安全導向下的流域城市街巷形態192
6.4結論193
參考文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