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鬼才,獨步日本文壇的短篇小說巨匠芥川龍之介用精短凝練的文字,奇特豐富的想象,跌宕曲折的情結,講述了一個個精彩動人的故事。立意新穎,精致優美的作品中蘊含著深刻的主題,將復雜多面的人性挖掘得淋漓盡致。陷入“除當強盜,別無生路”的人生困境的家丁,該如何選擇;為長鼻子困惱了大半生,終于使長鼻子變短,欣喜不久,卻又懊悔不該將長鼻變短的老僧禪智;備受欺凌的五品武士,渴望飽餐美味的山藥粥,及至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他卻覺得昔日美好的山藥粥變得索然無味;竹林中,一樁本該很容易偵破的殺人案,卻由于當事人各執一詞而陷入撲朔迷離中;優雅高貴美麗的六宮公主,在父母離世后漸漸陷入生存危機中,如何克服眼前的困境……每一個故事都探求揭露人性,人性之美善與丑惡交織,發人深思、引人共鳴。
★日本文壇一代“鬼才”、短篇小說巨擘芥川龍之介的經典代表作。
★榮獲奧斯卡**外語片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等多個大獎,風靡全球的電影《羅生門》,即根據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與《羅生門》改編而成。
★在日本,龍之介是日本人喜愛的作家之一,他的多部作品被選入中學課本,其中短篇小說《羅生門》被選編次數之多,堪稱“國民教材”。
★在我國,龍之介的小說是日本文學選讀教科書喜歡收錄的作品之一。
芥川龍之介本身經歷頗富傳奇色彩,幼時生母精神失常,舅舅收養了他。自幼酷愛讀書的龍之介,涉獵極廣,不僅廣泛閱讀日本典籍,漢文修養亦是出類拔萃,中國古典小說如《西游記》《水滸傳》等他都非常熟悉。在升入東京大學攻讀英文專業之前,他已經大量閱讀了歐美文學作品。兼具和漢洋三種文化知識的背景,使龍之介的小說將東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會貫通,并加以創新與發展。龍之介的成績一向很優異,中學畢業時,免試進入**高等學校。以第二名的成績從高等學校畢業,升入東京大學。從步入文壇起,作品便多不同凡響。魯迅曾推崇夏目漱石為“明治文壇上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而夏目漱石在讀過芥川龍之介的《鼻子》一文后,稱贊道:“像這樣的小說,若能寫出二三十篇,在文壇上必將成為無與倫比的作家。”35歲時,龍之介選擇在自家寓所終結自己的生命。在龍之介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了148篇短篇小說,其中被選入日本教科書,被其他國家當作日本文學范本編入教材的作品不止一篇。
芥川龍之介堅守純文學陣地,不媚俗,不為了賺錢而迎合讀者的庸俗趣味創作低俗小說。每一篇小說他都要精雕細琢,反復錘煉,力求完美。他以清麗生動的文字,冷靜的敘述風格,不動聲色中直指人心,冷峻犀利地將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人性問題毫不修飾地展示出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無法回避的羅生門,生存與選擇,個人與社會、世界,這些永恒的問題任何人都無法避開。閱讀大師的作品,叩問人性之真。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出生8個月后,生母猝然發狂,龍之介被舅舅收養。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修英文專業,畢業后入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1919年轉入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1927年,在自家寓所自殺。 龍之介自幼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江戶文學、中國古典小說如《西游記》《水滸傳》等,以及日本近代作品和歐美文學等都有涉獵。1914年發表處女作《老年》,1915年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6年的《鼻》受到夏目漱石的極大贊賞。早期作品多取材歷史,意境優美,后轉向寫實,如短篇小說《橘子》《秋》等。主要著作有:小說148篇,小品、隨筆、評論、游記多種。1935年日本設立了“芥川文學獎”,至今已成為日本文壇的重要獎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