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適應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滿足教學急需,在我們2001年已出版的《財務管理學》教材修訂本基礎上進行了全面修訂,重新編寫。為與原版相區別,稱作第三版。本書可供高等財經院校有關專業教學之用,也可作為自考、電大、函大和有關專業、企業財會人員、銀行與財政干部學習參考,同時可供有關教學和科研人員參考。
本書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著重闡明現代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體系、內容與管理方法上都作了不少新的探索。
在編寫第三版時,原有的作者有的因年齡關系已退休,有的已調離學校工作,有的同志已去世,故作者已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對已退休的作者表示感謝,對已去世的同志表示懷念,他們對本書的貢獻是永存的。
由于編著者水平有限,如有錯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企業組織形式與經濟環境
第二節 企業資金及其運動規律
第三節 財務本質與職能
第四節 財務管理目標與原則
第五節 財務管理方法體系
第六節 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第二章 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
第一節 資金時間價值
第二節 資金風險價值
第三章 籌資管理
第一節 籌資管理目標
第二節 籌資需求預測
第三節 長期籌資方式
第四節 短期籌資方式
第五節 資本成本
第六節 長期籌資方式的決策
第四章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
第一節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概述
第二節 固定資產投資方案現金流量估算
第三節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 固定資產投資的風險分析
第五節 固定資產投資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一節 營運資金管理概述
第二節 現金和有價證券管理
第三節 應收賬款管理
第四節 存貨管理
第五節 營運資金政策
第六章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管理
第一節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概述
第二節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預測
第三節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決策
第四節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預算
第五節 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的控制和考核
第七章 銷售收入管理
第一節 銷售收入管理概述
第二節 商品產品價格管理
第三節 銷售收入預算
第四節 銷售收入的組織與考核
第八章 企業收益及其分配管理
第一節 企業收益及其構成
第二節 企業收益的預測、決策和計劃
第三節 企業利潤分配與日常管理
第九章 外匯管理
第一節外匯管理目標
第二節外匯收支管理
第三節外匯風險管理
第十章 財務評價
第一節財務評價概述
第二節資金周轉評價
第三節獲利能力評價
第四節償債能力評價
第五節財務狀況趨勢評價
第十一章 企業清算財務
第一節企業清算財務概述
第二節企業財產、債權和債務清查
第三節債務清償與剩余財產分配
附表
附表1 1元復利終值系數表(FVIF表)
附表2 1元復利現值系數表(PVIF表)
附表3 1元年金終值系數表(FVIF表)
附表4 1元復金現值系數表(PVIF表)
第五節財務管理方法體系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為了能正確組織各種復雜的財務活動,處理好各種財務關系,實現財務管理目標,必須采取一系列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財務管理方法是按照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依據企業資金運動規律性和財務管理原則來加以確定的。因此,不同的財務活動,由于具體的規律性與管理原則不同,采用的具體管理方法也有一定區別。但是,企業管理的一般要求、企業資金運動的一般規律與財務管理的一般原則,決定了各項財務管理具有某些共同的財務管理方法,即財務管理的一般方法。財務管理的一般方法與特殊方法相互聯結,構成財務管理的方法體系。各項財務管理的特殊方法,將在以后各章介紹,本章就財務管理的一般方法加以概述。
一、財務預測與決策
企業現代化管理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由過去的事后反映與監督為主,轉向事前預測與決策為主。財務預測與決策,是決定企業財務活動方向、調節企業經營活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只有正確進行財務預測與決策,才能事先估計各種有利與不利因素,趨利避害,克服財務與其他經濟活動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供前提條件。財務預測與決策是加強財務計劃管理的前提。通過財務預測與決策,確定財務目標與相應的實施方案,為財務計劃的編制與執行打下基礎。財務預測與決策也是實行企業內部經濟核算制的重要條件。因為企業內部經濟核算制的建立,要求正確確定內部經濟責任指標(主要是財務指標),核定各責任單位的資金占用定額、費用開支限額、確定內部分配方案等,這些都要通過財務預測與決策來進行。財務預測與決策還為確定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與對外投資規模及其方向提供依據。財務預測與決策在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
財務預測,主要是對企業計劃期財務指標的測算,它是在過去與現在財務資料的基礎上,對未來的財務狀況與財務指標所作的估計。財務預測的內容一般包括流動資產需用量與短期性投資預測,固定資產需用量與長期性投資預測,成本費用預測、商品價格與銷售收入預測、現金流量預測、利潤總額與分配指標預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