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書名贊美他者(Celebrating the Other)源于克拉克(K. Clark)和霍爾奎斯特(M. Holquist)將巴赫金(M.Bakhtin)的對話理論(dialogic theory)解讀為一種對他異性(alterity)的贊美。與巴赫金的研究相似,本書旨在對他者(the other)進行早該兌現的(long overdue)贊美。長久以來,主流文化與科學觀始終是獨白的(monologic)和贊美自我的(selfcelebratory)更多聚焦于主角(leading protagonist),以及適用于主角行為的配角(supporting cast),而忽略了擁有自身權利的能動的他者。但是如今,贊美他者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不僅需要我們糾正傳統觀點,而且同樣重要的是,需要讓被迫噤聲的人們以自身的語域(register)和形式(form)發出自己的聲音。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將本書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導論,共兩章,旨在作好鋪墊,并為后面各章節提供研究背景。第一章將本書要探討的問題置于權力與統治的情境中在我看來,這種情境既是理解獨白世界觀(monologic world view)占據統治地位并保持長久興盛之根本,也是理解對話主義(dialogism)在當今世界舞臺上迅速興起之關鍵。第二章是鋪墊的另一個方面,主要闡述獨白主義與對話主義面臨的一些概念困境。
第二部分獨白主義:贊美自我,共四章,主要闡述如下論點:贊美自我的獨白觀(self-celebratory monologues)統治著整個西方世界,并滲透于流行文化與科學文化。我的意圖正是通過揭示關于自我與他者的常識性理解和心理學取向所反映的獨白世界觀來揭示這種贊美自我觀(self-celebratory stance)影響之深。在我看來,這種世界觀是一個群體支配其他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不能僅僅將本部分視為對西方文化和心理科學的平鋪直敘,而更應理解為一種關于權力、控制和剝削的敘事盡管披著偽裝,但是,一旦你知道看哪里以及如何去理解,(權力、控制和剝削)便明晰可見。
第三部分對話主義:贊美他者,共四章,主要介紹對話主義理論,包括對話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人類經驗與人類多元性的價值增值(transformed appreciation)中的應用。該分析主要基于獨白觀的后現代批判(postmodern critiques),以及由巴赫金(M.M.Bakhtin)、米德(G.H.Mead)與一些歐美理論家發展起來的對話主義框架(dialogic frameworks)和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es)。然而,以上大多數批判均忽略性別和種族問題,以及權力和統治的維度,而這些正是我的理論框架的核心所在,這就使得這種疏忽(oversight)存在進行探討的必要。因此,在本部分,我還將以女性主義分析為主線,揭示導論部分關于統治的主題。
第四部分應用,共兩章,簡要考察對話主義理論在倫理問題以及人性觀的重構和民主化中的應用。在我看來,我們對人類自由(human freedom)、責任(responsibility)和正義(justice)的理解都是以獨白觀為理論基礎的;一旦摒棄了這種獨白觀,我們關于人類自由、責任和正義的觀點必將改變。在結尾部分,我探討了應用于人性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問題我相信,這種應用源自對話觀:對話達成的理解將取代專家掌控。
在完成本書時,我意識到現代西方文明不可能主動地適應對話主義。如果生活建立在一種真正的對話觀之上,西方文化傳統則不可能得到傳承。
我一生中曾有許多次,默默地期望能夠寫出一本更貼近現實存在世界的著作。這將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總有一些事物不允許我從特權的觀點出發去談論特權。因此,我敬畏那些事物,并視寫作為我必須去做的事情,盡管這些與主流觀點格格不入。